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穿越重生>

当两个异世大佬降生成奶团子(36)

作者:不辞归 时间:2024-06-16 08:14 标签:种田文 欢喜冤家 青梅竹马 成长 年代文 萌娃

  但见林泽远一脸怀疑地看着自己,俨然在质疑他的教学能力,霍老师决定认真点。
  “呐,我们这样,把它看成一个多音字,和w在一起的时候读法就不一样,就比如‘给你’和‘给予’,这样是不是好理解一点?”
  林泽远思考片刻,接受了这个说法。
  “我还有一个问题。”他抬头看向霍平野,“你怎么比老师还清楚?什么时候背着我在哪偷偷学的?”
  “……”霍平野微微一滞,挑起眼说:“我天赋异禀,梦里学的,行不行?”
  林泽远审视他:“你有秘密。”
  霍平野眼神微闪,用手挡住他的眼睛:“干嘛?我不能有秘密吗?”
  林泽远挥开他的手:“不说拉倒。”
  霍平野顿了下,挨着他坐下:“喂,我可是冒着秘密暴露的风险教你的,你不能生气啊。”
  林泽远诧异地看向他,没想到他在自己面前已经毫不掩饰,“没生气。”
  霍平野:“真的?”
  林泽远:“真的。”
  因为他也有秘密。
  所以他不但没有生气,还帮忙遮掩。比如经常把收音机调到外国广播频道,又去音响店买了磁带机和外语磁带,没事就在家放。
  这样一来,他和霍平野外语学得好的事情就不会显得太突兀。
  霍平野不明白他的用心良苦,只觉他真的太卷了,太卷了。
  有他这个一对一家教还不够,居然还找了这么多电子老师。
  春卷、花卷、瑞士卷加起来都没有林泽远卷。
  *
  搬到市里后,虽然没有师父在身边监督,但林泽远还是会每天早晚练剑,已经成了一种刻在骨子里的习惯。
  他用的小木剑已经换了好几把,去年换成了师父给他定制的长剑。要不是碍于管制规定没有开刃,也算得上一把货真价实的武器。
  霍平野倒是经常摆烂,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结果周末回到农场,师父们检查功课的时候,李强轻松就把霍平野撂倒了。
  “最近懈怠了吧你小子?”李强前几年和农场的女职工结了婚,如今女儿都好几岁了,此刻跟在他身边,笑嘻嘻地看大哥哥挨揍。
  霍平野面红耳赤地爬起来,狡辩:“还不是上学太忙了?我又不是故意不练。”
  “还狡辩?”李强敲了敲他的脑袋,“你看看人家阿远,他上学就不忙?”
  霍平野捂着脑袋看向林泽远,后者正手持长剑和刘老先生对招。
  长剑铮鸣,大开大合,看起来还挺像那么回事。
  他不服气,嘟囔道:“他那个好看大于实用,比我这个容易。”
  李强挑眉:“容易?你可未必打得过他。”
  霍平野:“不可能。”
  那头,林泽远停下和刘老先生对招,负剑而立,对霍平野伸出手:“请。”
  霍平野瞬间就被激起斗志,上前迎战。
  然后就被林泽远用剑连劈带削,抽了一顿。
  “好看大于实用?”
  “花架子是吧?”
  “那你倒是还手啊。”
  霍平野一边躲一边叫:“嗷!你犯规!我手里又没武器。”
  “草——别打了,我错了,是我说错话了!”
  林泽远打得霍平野跑出院子才收剑,却连气息都不曾乱,仿佛刚才动手的不是他。
  李强的女儿咯咯大笑,刘老先生和李强也忍俊不禁。
  李强:“阿远教训得好,就该让这小子吃点苦头。”
  吃过苦头的霍平野吸取教训,也开始日日练功不辍,心里憋着一股劲,可不能再被林泽远追着打了。
  跌面!太跌面!
  *
  星期天下午,林泽远和霍平野、杨鹏、陈如松骑自行车回市里。
  杨鹏突然说:“我妈想买断工龄下岗。”
  陈如松微讶:“为什么?”
  杨鹏:“她说今年开始,养猪场为了防止猪瘟,搞封闭养殖。一旦进了小猪,就要求职工尽量住在养猪场,减少和外界的接触,直到大猪出栏。”
  “她觉得她和我爸要是都住在猪场,我和我姐就没人照顾了。”
  霍平野:“你和你姐本来就住校,周末才回家。”
  杨鹏:“我和我姐也是这么说的。我们又不是三岁小孩了,可以照顾好自己。”
  林泽远说:“阿姨是不是还有别的想法?”
  杨鹏:“你怎么知道?她说她工资不如我爸不高,养猪场的活又累,想去干点别的。”
  霍平野:“比如?”
  “卖卤味啊,我妈做的卤肉可好吃了。”杨鹏说,“而且我看我们学校门口那些卖烤串、麻辣烫的小摊,生意都还挺好。我让我妈来学校门口摆个摊,就卖卤味小串。”
  校门口的小摊他们都吃过,味道其实也就一般。但每次放学,那香味都能把人勾得走不动道。价格又不贵,生意自然不差。
  杨鹏妈妈的手艺他们也尝过,比那些小摊好上不少。
  霍平野:“我看行。”
  林泽远:“什么时候开张?我们去捧场。”
  陈如松:“嗯。”
  杨鹏笑得爽朗:“好啊,到时候给你们打折。”
  陈如松又说:“不过我建议,你们家要是不太缺钱,不要选择全额买断,而是让农场继续给你妈妈把社保缴着。我奶奶说,这样以后还可以和职工一样领退休金。”
  农场现在出了两种买断工龄的方式:一种是计算工龄和工资后,职工直接领一笔钱全额买断,以后和农场就再无关系,社保由自己或新单位负责;一种是拿买断工龄的钱去抵缴到退休的社保,职工下岗不再拿工资,但社保不断缴,多退少补。[注:此处的内容具有时代特殊性,不一定符合后来的政策规定。]
  这一点比其他国营企业改革措施更加人性化,农场职工的意见也更少。
  杨鹏听完后若有所思:“有道理,我待会就打电话回去和我妈说。”
  *
  半个月后,杨鹏母亲的卤味小串摊在一中校门口开了起来。
  一放学,杨鹏和杨娟带着林泽远等人出校门,老远就闻见母亲做的卤味香。
  “妈。”
  “阿姨。”
  杨鹏的母亲许长秀笑了笑:“来了,吃点什么?阿姨给你们拿。”
  林泽远等人点了一些小串,要给钱的时候,许长秀说什么也不肯收。
  “要的。”霍平野把钱放在小摊的台面上,“您第一天开张,进账越多越吉利,以后天天生意兴隆。”
  林泽远和陈如松也把钱放下,说了几句祝福的吉祥话。
  林泽远发现霍平野在某些时候特别懂人情世故,擅长哄长辈开心。
  比如现在,许阿姨就笑得见牙不见眼,乐呵呵地收了钱,又给他们碗里夹了几根卤肉串,“来,这个是阿姨送的,新客优惠。”
  “什么优惠?”
  新开的小摊香味扑鼻,吸引了其他学生的注意,围上来一听有优惠,顿时来了精神。
  优惠许长秀早就打算好了,“买满一块钱送一串素串,满两块钱送一串肉串。”
  这些中学生兜里也没太多零花钱,但脑子不笨,和同学凑一凑就能买满一块钱,送的一串素串自己分。
  许长秀也不介意,反正不管卖给几个人,卖出去了就是赚的。
  围上来的人渐渐多了,许长秀就喊杨娟和杨鹏帮忙打包收钱。
  有杨鹏同学认出了他,问:“杨鹏,这小摊是你家的啊?”
  杨鹏骄傲点头:“对啊。”
  那同学却看了许长秀一眼,说:“你不是说你妈妈是国营农场的职工吗?阿姨下岗啦?”
  杨鹏怔了下:“啊?我妈、我妈是——”自己想做生意。
  那同学却露出一副了然的表情,打断他:“我懂,我懂。我以后会经常来光顾你家生意的。”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