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文炮灰吃瓜爆改全家命运[穿书](101)
俞和衷自然是听姜乐的,他点点头:“好。”
姜乐放心了,说:“你把衣服拿来,给我看看吧。”
俞和衷说起衣服,眼睛就有点红:“哥,你好不容易给我做的……”
对俞和衷来说,姜乐背后的心意是最重要的,可这份心意,被撕烂了。
姜乐拿着衣服看,见只是胳膊上裂开了一个口子,还能挽救,不由得松了一口气:“没事,我给这里缝个什么,到时候看不出来的。”
俞和衷听完开心起来:“真的吗?”
姜乐点点头,哼哼:“你还不信我?”
俞和衷自然是相信的。
姜乐就问他,要缝什么东西,毕竟要参考俞和衷的意见嘛,主要是姜乐自己也想不出来。
俞和衷眼巴巴的看着姜乐,眼里满是孺沐:“我想把哥缝在上面。”
“啊?”姜乐愣了一下,尴尬的脚趾抠地:“我的名字吗?好奇怪啊。”
俞和衷见姜乐强烈拒绝,只能失望叹息。
姜乐选择折中:“你想缝我名字?但是这是你的衣服诶,我缝你的名字吧。”
俞和衷:“……”终于知道为什么姜乐不答应了,好尴尬QAQ
姜乐:嘿嘿,小样!
第55章
当然是不可能缝名字的, 也太奇怪了,姜乐就开个玩笑,他看到裂口的时候, 就已经想好缝什么了。
“缝叶子吧, 榆树叶。”姜乐道。
比起名字,叶子就好很多,而且姜乐还说是榆树叶, 不是别的什么叶子。
俞和衷答应了:“会不会要好久?”
他不想姜乐累着。
姜乐思考了一下:“还好, 要不了多久, 而且我挺喜欢做这些的。”
他是真喜欢,不然穿越前也不会一度想报服装专业。
俞和衷就点点头:“现在天热, 不太会穿长袖。”
他的意思是, 不着急, 让姜乐别急着做。
姜乐感慨:【和衷还是个小暖男呢。】
瓜瓜吐槽:【他就对你这样吧?】
然后, 姜乐就更开心了。
瓜瓜:【……】对不起, 又爽到你了。
小火熬了很久, 锅里熬出一锅香喷喷的鸡汤, 姜乐吸吸鼻子:“好香啊。”
眼睛盯着锅里的金黄的汤移都移不开了。
俞和衷觉得可爱, 但他没敢说出来,拿了碗盛了一碗出来:“哥,你尝尝味道。”
谁家尝味道要尝一碗啊, 姜乐给俞和衷投去一个赞赏的目光,心照不宣的接过碗,吹了吹刚出锅的汤, 然后等不及放凉,迫不及待的喝了一口,然后眼睛一亮:“好香啊。”
他还招呼俞和衷:“和衷你快尝尝, 我都没想到这么香。”
一想到这鸡是从俞老大家拿的,这会儿俞老大一家不知道心疼成什么样呢,姜乐就喝的更香了。
想到俞老大家,姜乐就想着,找时间得去上河村看看,那个被拐来的女孩不知道怎么样了。
想到这里,姜乐又觉得鸡汤有些不是滋味。
瓜瓜安慰他:【宿主你放心,女孩现在没事,那个拐子跟俞老大一家刚谈拢价格,俞老大一家还在凑钱呢,他家那个情况,一时半会儿凑不出来的。】
姜乐抓住关键:【拐子还在上河村?】
瓜瓜:【是的,拐子就是上河村人呢,他们谎称女孩是自己亲戚。】
姜乐松了一口气,人没有危险就行,他也有心情喝鸡汤了。
俞和衷给他碗里还弄了不少鸡肉,姜乐吃完一碗,差不多要饱了。
他帮着俞和衷把家里收拾了一番,虽然没被俞老大他们拿走什么东西,可家里也被翻得乱七八糟的,这群人,真是跟土匪没什么区别了。
收拾好以后,姜乐要走了,走的时候,俞和衷又盛了大半的鸡汤和鸡肉,让姜乐带回去,说自己一个人吃不完。现在天热,东西都放不住。
连吃带拿的,姜乐虽然有点不好意思,但也没拒绝,鸡汤放在罐子里带回去。
——
俞和衷的衣服,姜乐带回来了,缝叶子得买绿色的线,姜乐决定先在系统商场看看。
系统商城果然有,而且一捆线也不贵,就两吃瓜币。
姜乐干脆的买了,家里有针,这个倒不用买。
说是不急,可姜乐左右没什么事,就开始绣叶子,他并不为了遮住裂口而绣,他绣的精细,本来就细的线还被分成了细细的好几缕,小小一片叶子,得花费不少功夫。
不过姜乐确实喜欢做这些,这点他倒是没骗俞和衷,这功夫也是他跟着老裁缝学的,老裁缝不喜欢用缝纫机做那些绣样,他觉得没有灵魂,见姜乐对这些感兴趣,也毫不吝啬的给他教了。
姜乐跟他学了那么多,心里其实把他已经当成了师父,但后来老裁缝跟着儿女去了大城市生活,姜乐就没再见过他。
姜乐给老裁缝打过电话,老裁缝说过得挺好,就是整天在城里闲着,像是运转了几十年的机器停了下来,让他很不习惯。
后来他再给老裁缝打电话,他就开心了很多,说儿女让他没事在家里做做衣服,孙女还灵机一动,每天拍他做衣服的日常,发在网上。
老裁缝手艺好,还真有不少人看呢。对此他很高兴,没事就喜欢琢磨着做衣服,视频里教教粉丝,过得开心多了。
姜乐得知后,也替他开心,问了老裁缝的账号,还点了关注,只不过姜乐忙,忙着打工,而且那时候也快高考了,他就像一个不能停歇的陀螺一样。
所以即便知道了老裁缝的账号,他也只是很偶尔的看看,他穿越前,老裁缝的账号也一直在更新。
他想对方现在应该依旧过得很开心吧。想到这里,姜乐笑了笑。
叶子只缝了一点,天就黑了,姜乐眨眨酸胀的眼睛,出了房间。
家里人正在商量事,而且是一件大事——盖房。
其实就是在后面挨着姜乐和姜军庆现在的房间,再起一间房。
“军庆眼看就要结婚了,怎么着也得单独一个房间了。”姜奶奶说:“盖一个屋子要不了多长时间,可也得早早准备了。”
这年头,除非家里富裕或者盖的多的人家,要请人盖房子,其余的大多数都是自己盖。
家家户户的汉子,都有点盖房子的手艺,他家就起一间屋子,用不着请人,请人还得花钱呢。
姜德手艺是没问题的,当初家里的房子,还是他跟着姜爷爷一起盖的,牢固的很。
花钱不用请人,就是要买砖。
坎子村是没有砖窑的,他们村里刚开始没人有这个头脑,后面姜卫红嫁过去那个村子,下河村开展副业,弄了个烧砖窑,自然也是集体的。
那个烧砖窑产量不错,几乎把上河村,坎子村,下河村,还有周围几个村子的用砖都包了。
这时候别的几个村子意识到烧砖能赚钱,但也晚了一步,下河村烧的砖好,产出稳定,听说村长还专门去学了咋烧砖。
要是自己村也想烧砖,光是前期投入就得浪费不少时间,而且也不一定能抢来人家下河村的生意,最多只能供得上自己村。
农民靠地生活,在烧砖上多花费一点时间,那地里就少一份收成,到时候不够交公粮,全村都得断粮,砖窑要是成了还好,不成那真的完了。
总之没人敢担这个风险。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就像下河村,地里产出就少,交完公粮不剩啥了,别的村分粮,他们村分的都是砖窑挣的钱。
有人觉得羡慕,也有人觉得还是分粮实在。下河村砖窑分到的钱,还是会拿去买粮,一样的,因为村里分到的粮不够吃。
不过下河村因为有那个砖窑,确实比别的村富裕一些,但大家都觉得区别并不大,而且烧砖不比种地,种地还分农忙和农闲的时候,烧砖却是一年四季的生意。
有的人专门挑农闲的时候盖房子,盖房就需要砖,那下河村的砖窑就得运作,别人闲的时候,他们反而要忙起来。
这么一想,人家一年四季都干活,怎么着也该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