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古代耽美>

满朝文武都能听到我的心声(248)

作者:白色的木 时间:2024-05-03 08:34 标签:无CP 爽文 系统 穿越时空 轻松 天之骄子 读心术

  至于这些官员会不会搞事?你也不想你的夫人和孩子……嗯,那什么的吧?
  【嘶——】
  【还是苟一会儿吧!】
  老皇帝:“???”
  眼见着许烟杪又往桌面趴,做出熟悉的双臂交叠,脸埋胳膊底下的举动,忍无可忍——
  “许烟杪!滚过来!”
  你怕什么怕!你可是宠臣!拿出宠臣的嚣张劲儿来啊!
  作者有话说:
  带枷锁办公参考朱元璋,顺便,我前面有个情节也写了带枷锁办公来着√
  八股文这个情况参考明末,其实当时有有识之士想要改进,但明末那个情况……反而越搞越变态,越搞,当时的人越吹捧秦汉(指文字和文学,反而唐宋八大家因为用文很浅显,基本没有人去看。还有就是《儒林外史》里写范进不知道苏轼,马二先生不知道李清照,基本可以看出当时的考生的风气了)
  *
  持甘肃行省颁发的勘合把渡,对商人搬运过河的粮食进行检查,合格后封装入袋,袋口缝有封头,标明斤数米样,并发给勘合(凭证)。商人将粮食运到甘州仓后,持勘合比对,检查封头无误后,支给米价及运费。
  ……
  元代兰州比卜渡中纳粮米的勘合制度存在严重舞弊行为。把守渡口的官吏军人与奸商水手相勾结,将已经验收的过河米粮袋子上的封头裁下,用羊皮筏子将米粮再偷运过河,重复诓骗封头与勘合,持空袋到甘州收籴仓米中纳,套取高额运费。甚至直接贿买勘合封头,骗取运费。这些行为严重影响和破坏了元政府中纳军粮的大计,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但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元代兰州城商贾云集,货物丰阜,运输繁忙的景象。
  ——《陈守忠教授诞辰百年纪念论文集》
  *
  唐文初尚靡丽而士趋浮薄,宋文初尚钩棘而人习险谲。国初举业有用六经语者,其后引《左传》、《国语》矣,又引《史记》、《汉书》矣。《史记》穷而用六子,六子穷而用百家,甚至佛经、《道藏》摘而用之,流弊安穷。弘治、正德、嘉靖初年,中式文字纯正典雅。宜选其尤者,刊布学宫,俾知趋向。
  ——《明史》
  *
  科举世家:
  八岁未入学之前:读《性理字训》程逢源增广者。日读《字训》纲三五段。
  自八岁入学以后:读《小学书》正文。日止读一书,自幼至长皆然。
  随日力性资,自一二百字,渐增至六七百字。日永年长,可近千字而已。每大段内,必分作细段。每细段,必看读百遍。倍读百遍。又通倍读二三十遍。如此用工。便可终身不忘。
  小学不得令日日作诗作对,虚费日力。今世俗之教,十五岁前,不能读记九经正文,皆是此弊。
  只要记得《大学》毕,次《论语》,次《孟子》,次《中庸》。
  自十五志学之年,即当尚志。为学以道为志。为人以圣为志。或十五岁前,用工失时失序者,止从此起。便读大学章句或问,仍兼补小学书。
  自十五岁,读四书经注或问,本经传注,性理诸书
  ——《读书分年日程》
  【翻译:八岁没有入学之前,读《性理字训》。每天诵读读字训三五段。
  在八岁入学之后读《小学》正文。每天只能读一本书,从小到大都应该这样。随着智力日见增长,可以从每天诵读一二百字慢慢增加到六七百字,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量可以增大至千字为止。对于大的段落要细分成小段,每一小段一定要读百遍以上,再背诵百遍,然后再对整段背诵二三十遍,这样用功的话可以使所学的知识终生不忘。
  小孩子在学习时不能让他们天天写诗作对,白白浪费时间。现在的教学15岁之前还不能诵读《九经》正文,只是天天吟诗作赋就是这种弊端了
  只要记得《大学》学完,就学《论语》,然后是《孟子》,再然后是《中庸》。
  从15岁开始,就应当特别注重立志。做学问应该以明道为志,做人应该以成圣贤为志。有的人在15岁之前没有按照正确的步骤循序渐进的学习,那么从现在开始可以直接学习《大学章句》。但同时需要将《小学》的课程补上。
  从15岁开始读四书,经注、或问、本经传注。】
  *
  《小学书》毕。
  次读《大学》经传正文。
  读书、倍温书、说书,习字、演文,如前法。
  次读《论语》正文。
  次读《孟子》正文。
  次读《中庸》正文。
  次读《孝经刊误》。
  读书、倍温书、说书,习字、演文,并如前法。
  次读《易》正文。
  六经正义依程子、朱子、胡氏、蔡氏句读,参廖氏及古注、陆氏《音义》、贾氏《音辩》、牟氏《音考》。
  读书、倍温书、说书,习字、演文,如前法。
  次读《书》正文。
  次读《诗》正文。
  次读《仪礼》并《礼记》正文。
  次读《周礼》正文。
  次读《春秋》经并《三传》正文。
  前自八岁,约用六七年之功,则十五岁前,《小学书》、《四书》诸经正文,可以尽毕。
  自十五志学之年,即当尚志。为学以道为志,为人以圣为志。自此依朱子法读《四书注》。或十五岁前用工失时失序者,止从此起,便读《大学章句》、《或问》,仍兼补《小学书》。读《大学章句》、《或问》
  《大学章句》、《或问》毕。
  次读《论语集注》。
  次读《孟子集注》。
  次读《中庸章句》、《或问》。
  次抄读《论语或问》之合于《集注》者。
  次抄读《孟子或问》之合于《集注》者。
  ——《读书分年日程》
  *
  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那一朝皇帝?案头放高头讲章,店里买新科利器
  ——《随园诗话》
  *
  我对于这样不通的题目,也就用不通的文章来对付,把‘文选’上所有鸟兽鱼虫草木的难字和《康熙字典》上荒谬的古文,不管三七二十一,牛头不对马嘴上文不接下文地填满了一篇皇皇大文……
  ……
  谁也想不到我那篇不通的文章,竟蒙住了不通的大宗师,把我取了第一名
  ——《由于晋江屏蔽,不知道五个字里哪几个字有问题,你们自己找一下书名吧。“我”是陈一枝独秀》
  *
  蠖略蕤绥,漓虖幓纚
  ——《甘泉赋》
  *
  关于古代高官是不是都会生僻字:
  宋神宗视察太学,数百名太学生施展浑身解数,纷纷撰写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文章,希望能够赢得皇帝的青睐。周邦彦精心构思,写下一篇万余言的《汴都赋》,以华丽的辞藻与繁复的典故远超同侪。最醒目的是,文中有许多古雅的生僻字,以至于当右丞李清臣奉命于迩英殿上高声诵读的时候竟然结结巴巴,很多字根本读不出来。宋神宗大为惊异,很快便擢升周邦彦为太学正
  ——《中国最美诗词典评》
  *
  关于科举文章生涩,就要刷下去,参考:
  嘉祐间,士人刘几好为险怪之语,学者翕然效之,遂成风俗。欧阳公深患之,会公主文,有一举人论曰:“天地轧,万物茁,圣人发。”公曰:“此必刘几也。”戏续之曰:“秀才剌,试官刷。”乃以朱笔涂抹之,自首至尾,谓之红勒帛,大批谬字榜之,既而果几也
  ——《宋人轶事汇编》
  【翻译:欧阳修批阅试卷时看到其中一份开头写道:“天地轧,万物茁,圣人发。”永叔哼了一声:“不就是说‘天地初分,万物开始生长,圣人也出世了’这么简单的意思吗?非要写得怪异生涩,肯定是刘几的卷子。”便按着原文的韵脚,在下面续了六个字:“秀才剌,试官刷。”意思是这秀才写文章很乖张古怪,本试官就把你刷下去。】

上一篇:情杀仇

下一篇:找错反派哥哥后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