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现代耽美>

卢比扬卡的孩子们(33)

作者:vallennox 时间:2019-12-30 17:47 标签:强强 竹马竹马 年上 欧风

  “我永远不会背叛你。”菲利克回答,看起来如此真诚,瓦西里甚至有种被烫到的错觉,“我保证。”
  ——
  火车转轨了,突然摇晃,很快又恢复平衡。瓦西里惊醒过来,抓住了手枪,心脏因为突如其来的恐慌而怦怦直跳。货厢依然漆黑一片,火车疾驰,车轮和铁轨哐当碰撞。他慢慢放松下来,深陷在床单做的茧里,长长地呼了口气。
  混沌的梦退去了,但它翻搅起来的那种既焦虑又恼火的感觉还在,清晰异常。1987年,瓦西里咀嚼着这个数字,1987,菲利克已经暗中为英国人工作十几年了,哪里来的勇气当着瓦西里面说“我保证”?他一度以为菲利克身上那种挥之不去的疲倦来自工作,其实是他背着一条名叫背叛的水蛭。
  车慢下来了,他能感觉到惯性的拉扯。这列火车不去维也纳。瓦西里必须设法溜出去,偷偷爬上另一趟南行的列车,才有希望赶上那一班从布达佩斯开来的火车。
  他检查了伤口,血暂时止住了,他从床单上扯下长布条,草草包扎。也许会感染,但眼下也没有别的办法。火车现在减速很明显了,前方远处传来刹车的尖细刮擦声。瓦西里在火车完全停稳之前跳下去,设法让没受伤的那条腿先着地。一瘸一拐地走向货场。
  只有一两个仓库亮着灯,其余都漆黑一片。穿着脏兮兮衬衫和夹克的搬运工抬着箱子进进出出。瓦西里躲在静止车厢之间的阴影里,寻找开往维也纳的车,最后找到了停在最外侧铁轨上的一列货运火车,前面运煤,后面的货厢都垒着木箱,为了方便装卸,都开着门,瓦西里轻易溜进去,在箱子之间找了个空隙躲起来。
  他没有等很久。五六分钟之后,有人过来逐一锁门,铁和铁相撞,砰砰作响,钥匙叮当。脚步声靠近了瓦西里所在的地方,他等着门关上的声音,听到的却是火柴擦亮的细微声响,一道光线切开了黑暗,沉重的皮靴踏上来,一股烟草燃烧的气味飘来。已经无处可逃了,手电筒光线落在他身上的时候搬运工吓得叫喊起来,嘴里的烟落到地上。瓦西里把他按在木箱上,捂住他的嘴。手电筒也滚到地上,影子乱晃。
  “我不想伤害任何人。”他飞快地说,“我从东德来,需要尽快去维也纳。我现在准备放手了,不要发出声音,也不要攻击我,好吗?如果你明白就敲一下箱子。”
  一阵紧绷的沉默,搬运工用右手敲了敲木箱。
  瓦西里松了手,重重地靠在车厢壁上,疼得冷汗直冒。搬运工捡回电筒,后退两步,紧张地打量瓦西里。瓦西里这才意识到对方很年轻,也许刚过十八岁没几天。嘴唇上有薄薄一层汗毛,说话口音很重,瓦西里听得很费力。
  “你从东德来的?”
  “是的。”
  “逃出来的?”
  “是的。”
  “去维也纳干什么?”
  “转车。”太复杂了,没必要向陌生人解释那么多,“我必须见一个人,在苏黎世,这很重要。”
  搬运工盯着他,手电筒直直照着他的脸,瓦西里眯起眼睛,什么都看不见。
  “怎么受伤的?”
  “斯塔西,他们开的枪。”
  “我怎么确定你没在说谎?天知道呢,你可能是个杀人犯。”
  我确实是。“我真的得去瑞士。”
  手电筒仍然照着他的眼睛,过了好一会,搬运工才移开光柱。
  “出来。”
  “我必须去——”
  “我知道,你出来,这班火车不去瑞士,我给你找一班直接到苏黎世的。”
  瓦西里像梦游一样走出车厢,四下环顾,防备着突然冲出来向他开枪的秘密警察。他不习惯他人的好意,因为在莫斯科,这往往意味着陷阱。但车站黑暗而安静,搬运工把他带上一列挂着瑞士铁路标志的客车。九成座位都空着,他们悄悄从零星几个熟睡的乘客旁边走过,推门走进一个空车厢。搬运工在乘务员的小隔间里翻找了一会,抱出一个急救箱,把绷带和碘酒塞给瓦西里。
  “谢谢你。”
  “不用。还有,恭喜你。”
  “为什么?”
  “这里是奥地利,你自由了。”
  搬运工冲他挥了挥布满汗渍的帽子,下去了。瓦西里呆坐在原处,手里抓着绷带卷,试着消化他的最后一句话。


第30章
  对所有双面间谍来说,有一件事是百分百肯定的:你一定会被抓住,只是早晚问题。彼得每时每刻都在为这一天做准备,永远在听风声,永远绷紧神经,永远准备战斗,或者逃跑。
  他选择战斗。自从坐上伦敦联络站第一把交椅,彼得就把每一天视作失去自由前的最后一天,以一种秋天松鼠搜寻橡子的狂热劲头在转运秘密文件,能复印的就复印,复印不便的时候就直接把原件装进公文包里,趁着午休带出去——没有人想到要搜他的身,感谢等级制度——方便情报官快速拍照。他不加筛选,RYAN计划产生的大量电文和报告,大韩航空007号班机,关于中程导弹协议的只言片语,农产品进口配额,切尔诺贝利遮遮掩掩的报告,全部交给六处。
  军情六处守口如瓶,不仅没有向美国盟友透露彼得的存在,连军情五处也不知道。因此彼得不仅要躲克格勃的眼线,还要设法逃脱五处的监视,那些狂热的跟踪者恨不得当场把苏联人抓起来驱逐出境。六处帮他伪造了一份诊断书,证明彼得有胃病,每周都要到医生那里取处方,再去药房买药。情报官会把下次碰头的指令藏在其中一颗胶囊里,上面有微小的隐形墨水标记,在紫外光下才能看见,这很容易,办公室里就有两盏黑光灯。彼得时常抱怨反酸,并且故意把药瓶放在办公桌上,久而久之,它成了彼得办公室里的固定物件,没有人会起疑。讽刺的是,因为日渐积累的焦虑和压力,虚构出来的胃病不久之后就变成了非常真实的疾患,他不得不从药房同时取真的和假的胃药。
  彼得许久没有安稳睡过一晚了,要不就彻底合不上眼,要不就莫名惊醒,误以为自己听见了皮靴踢门的砰砰声,公寓里一片寂静。他打开台灯,起来换掉浸透冷汗的睡衣,躺回原处,数着自己的呼吸,等待心跳平复。他想很多事,大使馆,北约,布置在西德的潘兴-II型导弹,热核战争,卢比扬卡监狱。偶尔也想瓦西里,但大多数时候不会,从维也纳回来之后就更不会了。
  罗克韦尔和他谈过钱的事,提出给他设一个账户,方便他以后“留在英国”的时候取用。彼得拒绝了,仿佛只要沾到一点点英镑,他就会变成一个普通的背叛者,他不是普通的背叛者,他是个没有阵营的士兵,要一公尺一公尺地收复克格勃留下的焦土。不过他并没有拒绝考虑终有一日要留在英国的可能性,六处和他一起设计了详细的出逃计划,推演了每一种突发情况,并且敲定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他们甚至考虑到了彼得被绑架回莫斯科的最坏情形,编排出一个需要中情局通力合作的庞大方案。
  这些计划一个都没有用上,最后绊住了彼得的,是一个古老的反间诡计。反间处同时将同一块“毒饵”发给所有嫌疑人,不过每个人拿到的信息都稍有不同,比如巴黎站听到的是“7月16日测试弹道导弹”,但伦敦站收到的却是“7月16日测试制导导弹”,假如还有第三个嫌疑人,他或者她获得的信息也许是“7月17日测试导弹”,诸如此类。接下来反间人员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耳朵贴在地上,聆听远处传来的细微震颤,最后,逮捕那个吞了毒饵的人。
  这个方法并不常用,因为它成功的前提是克格勃在敌方情报部门有耳目,而且这个耳目必须身居高位,能够监察情报流进流出。彼得提供的情报恰恰协助军情六处拔除了这些稗草,自从上一次军情五处大规模驱逐间谍以来,克格勃在伦敦就长期处于盲聋状态,不过因为彼得接连不断地将琐碎的假情报发回总部,莫斯科误以为自己无所不知。英国的花园是安全的。
  但美国人的花园不是。
  彼得至今不知道K处抛给他的毒饵是哪一块,很可能混在关于战略武器削减条约的那一批备忘录里。六处和中情局分享了这些消息,在这一小群有幸读到报告的人里,就有克格勃刚刚开始培植的地鼠。这个人一直到1991年才被揪出来,1994年判刑,他的姓名还要再等二十年才会公布给大众,对彼得来说,都太迟了。
  克格勃的围猎非常克制,以至于彼得事先没有察觉到任何异常。莫斯科既没有“冻结”外勤,也没有中断和伦敦站的通讯,维持着一切如常的假象。可能是为了试探他,也可能是为了消除他的疑虑,莫斯科命令彼得起草一份冗长的文件,以便回莫斯科参加一场“会议”,彼得按时交了草稿,但总部又临时取消了命令。一周之后,返回莫斯科的命令又重新出现在他的办公桌上,“立即出发”。
  从英国去俄罗斯需要在柏林中转,并知会当地联络站。当时,克格勃派驻柏林的最高级别军官就是瓦西里·安德罗索夫上尉,彼得按照正常流程给他打了电话,后者语气轻松,答应办妥一切书面手续,顺便邀请他在柏林多留一晚,“见个面”。
  彼得自然把这一切都报告给罗克韦尔,两人都有些疑虑,但又没到警铃大作的程度。这是十月,不是夏天,也不是新年,彼得没有理由回去,近来也没有发生什么值得专门开会的事。也许是陷阱,但如果是的话,瓦西里不可能邀请他在柏林多留一天。他们不能确定瓦西里在这件事里扮演的角色,可以是放烟幕弹的主策划人,也可能毫不知情,只是想见见彼得。再说,瓦西里并不是突然出现的,他从1988年起就担任克格勃驻东柏林特使。即使是克格勃,钓鱼线也不太可能放那么长。
  无论如何,除非立即叛逃,否则彼得不能拒绝返回莫斯科。出于谨慎,又或者出于他自己也没立即发现的敏锐直觉,彼得临走前决定部分启动应急方案,把那份伪造的、写着瓦西里姓名的避难申请放进办公桌抽屉。要是他安全回来,可以偷偷销毁;要是他回不来,那可以用作和瓦西里谈判的筹码。行李里还有一本英国出版的欧洲铁路指南,内附线路图。这本书很常见,出现在一个旅客手里根本不会引人注意。不过彼得的这一本指南,在特定页数有些看似无心涂鸦的铅笔痕迹,标出了一些不起眼的小站,只要彼得能逃往任何一个,用电报发出求救信号,六处就会派人捞回这只漂出去的浮标。
 

上一篇:停云

下一篇:始末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