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穿越重生>

在古代种田养夫子(95)

作者:过河泣 时间:2023-12-20 11:27 标签:种田文 生子 基建 科举 架空历史

  --------------------
  作者有话要说:
  总感觉这个月就能完结,加油加油猛猛干!


第76章 鹿鸣宴
  游街翌日,今上在城西的皇家花园设鹿鸣宴,宴请新及第的进士。这鹿鸣宴,原是礼部放榜后,新科进士凑钱办起来的,今上即位后由朝廷出钱举办,一跃从私人聚会变成官办宴会。
  因为赴宴的除了新科进士,还有主考官等朝廷官员陪宴,负责筹备鹿鸣宴的仪鸾司在宴会开始之前,除了裁定宴会的流程、准备可能用到的器具,还须得按年龄、地位等安排好座位。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皇上会亲自到宴会赏赐新科进士,仪鸾司组织闻鹿鸣时更是慎之又慎。
  陪宴官员和新科进士到场时,宴会间已经奏起雅乐。众人各自落座,不多久,皇上的仪架就到了。
  皇上落座,挥手示意众人平身,鹿鸣宴正式开始。
  席间从皇上举杯、陪宴官员举杯、新科进士举杯开始,歌舞、杂剧、百戏、器乐独奏等表演依次跟进,一道程序结束为一盏。等到五盏过后,便到了皇上赏赐今科进士的时间段。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崇安十七年丙辰科殿试,西南矩州府才子沈之洲高中榜首状元及第,朕感念其虚怀若谷、逸群之才,特加封为从六品叁道祭酒,赐白银三万两、典籍五千册并宅田二百亩,供各地学子进学,特此诏示天下,以示皇恩,钦此!”
  宣旨太监话音一落,满座皆惊!不过一想沈之洲是崇安年间,第一个也可能是最后一个六元,崇安帝如此厚爱倒也算情理之中。
  按理来说,新科状元应授从六品翰林院修撰,和其余进士一道入翰林院做天子近臣,熬个一二十年便可官居三品,甚至官至尚书、进入内阁。就算要到地方任职,也须在翰林院攒三年资历。
  这沈状元倒好,高中头一年就有如此恩赐。皇上派吏部拟定的叁道祭酒是从六品官职,只怕做得好了最低也能升任二品,虽无实权,却是个攒名声的好位置。
  想到圣旨中提到的“供各地学子进学”,在场官员心思活泛起来,诸进士亦满心艳羡,只道今科之后的学子运势好。
  沈之洲听完圣旨亦是一惊,赶忙叩首谢恩。
  在夫夫俩的打算中,能够成功退出朝堂已经是万幸,早就开始筹谋如何建设书院,没想到还有意外之喜。
  而且听皇上的意思,他日书院建起来了,是属于半官半私性质的,总的来说沈之洲这个祭酒的职权和自由度都很高,真是再好不过了。
  “启禀圣上,微臣还有个不情之请。”
  领旨谢恩完毕,沈之洲却在皇上叫起之前,双手托举着圣旨,出言道。
  下首众人一瞧沈状元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纷纷为他捏了把汗。
  崇安帝高居上位,倒是没像想象中那般露出不满神色,反而饶有兴趣道:“沈卿可是还有不满?”
  “回陛下,臣并无任何不满。只是想替各地学子,向陛下借几位夫子。”
  沈之洲这话说完,席间顿时安静下来,只剩婉转的雅乐还在演奏。
  见崇安帝不表态,沈之洲保持着恭敬的叩首姿态,暗自稳下心神,接着陈述提出这一要求的原因。
  若书院是建在京城、江南等地,再加上奉旨助学的名头,一应事宜自然畅行无阻,来书院应聘的夫子也只多不少。
  可书院建在矩州,那山穷水恶、天高地远的地方,往些年还屡屡传出有过往的学子或商队丧命在山匪手下的惨案。只怕有名望有才学的大家,轻易不敢往这地方去,又何谈常驻矩州教学?
  沈之洲诉完衷肠,崇安帝沉吟片刻,还是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只说全凭沈之洲的本事了。只要沈之洲有能耐,能说服朝中学士、官学先生自愿前往,崇安帝便不会多加阻拦。
  要空口白牙把人拐去那鸟不拉屎的地方,谈何容易?不过能得到这样的结果,也比一口回绝了的好。
  之后便是照例册封何晏清、俞进为正七品翰林院编修,其余进士之后还会安排考试,有不超过半数进士能通过考试而成为庶吉士,同样可进入翰林院。
  大平朝素来有非翰林不入内阁的不成文规定,剩余一半进士至多能坐到侍郎、员外郎的位置,只有每科一甲三名与庶吉士才能真正成为天子近臣。
  宴会又进行了四盏,足足九盏规格的鹿鸣宴才算完。崇安十七年的科举,至此宣告圆满结束。
  此后,京城恢复了原来的模样。
  朝廷官员依然凌晨天不亮就去上早朝;今科落榜的举子结伴回老家,有的为下一次科举做准备,有的去书院谋一个职位或开私塾;除了个别几家真和今科进士结成亲事的,普通百姓也过回自己的小日子,科举慢慢淡出茶余饭后首选谈资的地位。
  不像何晏清和俞进两人按部就班点卯,也不像其余进士开始为接下来的庶吉士考试学得如火如荼,沈之洲一头扑进了新书院的规划事宜。
  经过讨论,夫夫俩一致决定将书院名称定为郁苍书院,取郁郁苍苍、繁茂葳蕤之意。
  眼下最重要的是书院的修建、教职人员的选聘和书院运行模式的制定。两人商讨出一个书院雏形,沈之洲便在京城活动开来。
  书院权利最大的非山长莫属,山长的人选毫无疑问是沈之洲。还有负责书院行政、财务以及稽查学生品行的监院,负责经书讲解的讲书等等,其他大大小小还有十来个职务,有些职务对学历要求不是很高,便不急着在京城找。
  沈之洲招人的群体主要是新科进士、举子,几乎不考虑朝中学士和官学的若干夫子,这些要么在朝中有了资历,要么有了自己的名气和学生,很难放弃现有的名声地位,去一个目前只有一个名字的书院。
  新科进士有半数以上考不上庶吉士,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还是有机会挖走人的。
  没能通过会试的举子更好说服,而且听从宋清的建议,沈之洲招的都是成绩平平,但某一方面比较突出举子。
  这些举子可能乡试的名次都不算太好,但明经、算术、策论……总有一样是出彩的,再不济能把一部经史学得炉火纯青,也是极好的。
  赶在举子回老家之前,沈之洲给选定的举子递了聘书。有人拒绝,有人犹豫,也有人立时问清书院的选址,接下聘书就回老家报信,打算书院建成后立刻走马上任。
  这么一通忙活下来,书院讲师的名额基本定下来了,只剩几个重要职务还没有着落。
  于是这日,沈之洲收到回帖,便带上水宋清准备的拜礼登门拜访了。
  宋清早先把库房腾出来,种了好几个架子的菌菇,其中羊肚菌、猴头菇、牛肝菌、松茸历来是宫廷贡品,市面上很少有流通。
  京里达官显贵要想吃上一口,还得要宫里的娘娘受宠,得了赏往娘家匀一份。
  每每沈之洲给人下拜帖收到回复,上门送聘书时都会带上一食盒菌菇。这些菌菇少有几次出现在京城的集市上,过不了一刻钟就能被人高价买走。因而拿这个做拜礼,是出不了差错的。
  今日拜访的是江南富商之子,陈书华。
  陈书华在殿试上取得二甲第一的成绩,庶吉士考试是稳过的,留在京城熬几年,前途不可限量。
  可沈之洲看过他的答卷之后就异常心动纠结,极其想将人拐去矩州做书院的监院。
  陈书华策论的主题是与赋税、俸饷有关的财政事宜,可能因为数据详实繁杂而不符合阅卷管和崇安帝的口味,被从一甲刷了下来。
  但沈之洲看到他文章的第一眼就觉得,再过个十来年,这人说不定能官至户部尚书,专管大平财政。连宋清都夸赞过陈书华算术极好、对数字极其敏锐。
  也正因陈书华前途无可限量,沈之洲觉着他不大可能接下郁苍书院的聘书。可要沈之洲放弃这么好的监院人选,他又实在舍不得。
  这一纠结就到了八月份,宋清见他成日唉声叹气,便鼓励他先给陈书华下拜帖,若是有回帖,再提高福利待遇、允诺好处,尽人事、听天命。
  于是沈之洲就提着比别人多一倍的菌菇登门拜访了。

作者部分作品更多

在古代种田养夫子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