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古代耽美>

我爹他是九千岁(192)

作者:路归途 时间:2025-01-25 08:51 标签:生子 穿书 年下 青梅竹马 日常

  “???”捧着碗的太子呆住了。
  他没说他好学这个啊!
  他就是有点拿捏不住来问问俩爹啊。
  之后宁武帝就不理儿子了,还很幼稚的‘拉帮结派’,离九千岁越来越近,亲亲热热的一块夹菜盛汤,九千岁先是小声推诿说热,宁武帝也说不热,天凉了。
  许多福:……
  是凉了。
  孤,现在心头冷飕飕。
  许小满憋笑,最后哄了崽,给崽夹菜,说:“我们多多长大了学点新东西也挺好的,你要是害怕了,你父皇说了可以带上东宫的人一道过去,你答不出,让他们先做答。”
  “好啊,九千岁当着朕的面,教太子作弊。”仲珵故意道:“该罚。”
  许小满脸有点红,拿胳膊肘捣仲珵,小声说:“等会罚。”
  仲珵:……他不是这个意思但小满既然这么想。
  “好好好。”
  许多福:孤,现在孤孤单单的了。
  三个人吃饭,为什么排挤孤!
  而后太子殿下强势加入,给俩爹都夹菜盛汤,忙的团团转。
  第二日一大早,许多福去上学就跟胥牧屿、温良洳,还有何通、文而旦以及其他两个官员都说了,今日之后要去宣政殿问政,“……按照官阶,你们自己排个班,逢十宣政殿,逢五早朝,一天两位跟我去,看看今日谁去,中午用完膳午休后来崇明大殿找孤。”
  很好,一碗水端平。
  但对东宫官员来说:!!!
  这是殿下给他们的机会,他们要好好表现。
  按道理,政事政务都是胥牧屿大人过问的,像何通文而旦几人都是写文章拿笔杆子工作的,更别提温良洳是教导礼仪、替太子接待宾客的俗务,而现在都有了问政机会,在圣上跟前露脸。
  有些人紧张忐忑可能害怕,但有些人跃跃欲试很兴奋,想抓着这个好机会,东宫如今还缺两位詹事,没想到太子这个年岁要问政了,他们是东宫老人,自然是要好好表现,若是提他们之中谁做詹事最好了。
  胥牧屿在东宫沉浸四年,终于走到了朝堂之上。
  那天下午没有逢十,许多福还是带着胥牧屿和何通去了宣政殿——
  许多福还纳闷,他还以为今日会是胥牧屿温良洳,没想到换成了何通。在小小的东宫,好像也有‘派系’之分,虽然没这么严重。
  温良洳和文而旦能熟稔些,胥牧屿和何通一届考生。
  那一天下午,许多福站着久了有些累,伏案听政事的宁武帝忙里抽闲跟赵二喜说:“给太子搬个凳子。”
  许多福获得了座位。
  只是其他大人都站着汇报政事,他坐着——但他实在是站不住了,便厚着脸皮坐着听,今日一下午都是父皇和大臣说政事也没问他怎么看。
  万幸万幸。
  许多福听到后来偶尔摸鱼,要是父皇闲了用茶点心时,许多福就叫胥牧屿何通二人也去歇歇,放松放松,一炷香之后回来就行。
  意思叫二人解手的解手。
  二人也知晓殿下好意,先是看圣上。
  宁武帝摆摆手,“你们是太子的官,下去吧。”
  胥牧屿听闻,很是震惊,连忙低头作揖遮盖住眼底的惊诧,直到走出宣政殿,何通说:“崇明大殿很近,咱们二人不如去那儿解手?胥大人?胥大人?”
  “好。”胥牧屿回过神来。
  一直到解手完,二人坐在一处歇歇脚,胥牧屿才回过神,说:“你当年的话不假,圣上与殿下不似史书上那些天家父子。”
  何通:“?”这话何解?但也没问。
  宣政殿圣上的地方,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而如今圣上金口说他们是太子的官,言语意思以后叫他们只听殿下吩咐了。
  胥牧屿彻底歇了因陪殿下问政,而被圣上看重才干调出东宫入朝为官的念头,若是他再不端正位置,詹事一位迟早有聪明人添补上。
  不说朝中其他官,就是东宫,还有个温良洳在呢。
  就问了一天,许多福给他父皇当狗腿子,捏捏肩,仲珵嫌弃不要,许多福凑过去强势要捏,“父皇,我给你捏,我学过。”
  仲珵:???
  “你还学过这个?”
  “其实我没学过。”许多福下手捏捏,“我刚才着急胡说八道的。”
  仲珵坐在龙椅上,任由太子狗爪子在他身上不得章法的捏,原是不痛的背有些痛了,“许多福你是故意的吧?”
  “没有没有,我真心想给父皇解忧的。”许多福好好捏肩膀,不自创捏背大法了。
  这还差不多。仲珵感受肩头力度勉强过去,不挑了。
  “说吧,要什么?”
  许多福:“……您这话说的,儿子孝顺爹天经地义,孩儿的孝心怎么能换东西!”
  “不说就算了。”
  “说说说,爹,问政的话,还是逢十来宣政殿、逢五参加早朝吧?今日都没逢十,才十八日,明日十九——”
  “你别跟我数日子,二十号你带着你东宫的俩官再来朕这儿喝茶吃点心摸鱼吧。”仲珵服了。
  许多福:嘻嘻。
  这样孤明日下午还能上体育课玩!
  棒!
  如此过了半个月,太子殿下总算是规律问政了——先站一会坐一会,他爹一下午从一点忙到五点,期间三点会休息半个小时左右。
  许多福就吃吃点心喝喝茶,在宣政殿听大人们聊政事。
  七月五日,太子殿下参加第二次早朝。
  因宁武帝开特例,准许太子带东宫官员上早朝,因此第二次早朝时,即便是正七品的小官文而旦也能站在朝堂之上了。
  作者有话说:
  多崽殿下:已经是大人了


第69章
  七月五日,丑时刚过没多久,住在西坊柿子巷的文家就点了灯。文而旦昨日下值回来吃过饭就睡,一晚上因为兴奋紧张迷迷糊糊不知道何时才睡着,没睡多久听到巷子外敲梆子声便醒了。
  他今日要上早朝。
  上个月二十五号那次,只有殿下一人上早朝,前两日殿下问他们要不要一起上早朝,父皇说了都带上。
  文而旦官末没先说,只是脸都涨红了很是兴奋——他一把年纪了,还如此外露情绪,真是叫人笑话,好在殿下为人和气,过去四年对待他们这些小官也很关照。
  像是宁武六年四月,他当值,殿下见了他会问:对了,你儿媳妇生了没有?我记得是这个月生吧?
  那是年前过年时,文而旦跟殿下提过一嘴,没想到四个月过去了,殿下记得,还会关心两句,文而旦大为感动,连忙说就这几日了,请好了稳婆。
  殿下:请了稳婆也得叫郎中过去盯着稳妥一些。
  文而旦很听殿下的话,当日回去就花银钱请了郎中这几日多留心一些他家中情况。
  文家儿媳还纳罕,怎么公公如此折腾了,生孩子她也不是头一遭了,真是怪了。虽是这么说,儿媳也没反驳,都听公公的话。
  公公是十里八乡唯一考出来做了官,在盛都立足的读书人。
  过了十多日,文而旦拎着两篮子红鸡蛋到了东宫当值,一篮子送给了殿下,一篮子几位同僚分了分。他本来觉得拿鸡蛋有些寒酸了,谁知道殿下很是稀奇。
  殿下说:哇这鸡蛋真是红的,生的熟的?熟的,那我先吃一个。
  文而旦提醒,红鸡蛋有些咸,他们村的风俗红鸡蛋还腌过。
  殿下:伴伴,我要一碗白粥。
  当日殿下用了红鸡蛋下粥做早饭,还夸说好吃,鸡蛋是麻酱流心的,口味适宜,不是特别咸……文而旦听了脸上褶子都松快了,殿下喜欢就好。
  那日下值回家,王总管送了他添丁之喜,有一道长命锁牌,银的,很小巧精致,其余民间送的几样,不过东宫出的东西,便是红糖都比外头红糖颜色好味道好。
  添了丁,手里有些余钱的文而旦在宁武六年十月搬家,不是买的宅子,租的,就在西坊这片,是座大的二进宅院,比以前老宅子距离太极宫要近一柱多香车程。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