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杀黄昏(41)
饭吃到最后,不知谁提议要玩最滥俗的游戏,真心话大冒险,林思弦不知在这种情况下这游戏还有什么必要,刚才喝酒那几圈里,早听了八百个秘密,但他们就是乐此不疲。
果然,游戏玩到最后,连扔骰子的步骤都省略,开始变成一场混乱的刑讯逼供。
有人问林思弦目前到底交往过多少人,林思弦说自己也不清楚,在他们的感叹声中喝完惩罚的酒;语文课代表拍桌问娄殊为,他当年到底为什么看不惯陈寄,娄殊为扭扭捏捏终于说了实话,是真有看上的女生给陈寄送了水,关键是陈寄还特么没接,招供之后所有人哄堂大笑,连陈寄都忍俊不禁。
于是话题又顺势到了陈寄身上,语文课代表公平地谴责矛盾双方:“陈同学,你也有问题,长这么好看给你送水都不要。”
毕竟连娄殊为都放下面子变得坦诚,陈寄也没回避话题:“我没想过谈恋爱。”
语文课代表又问:“那是现在,等上了大学想法也许就不一样了呢?调查一下,你到底喜欢什么样的?”
陈寄说没想过,很明显在场人都不买账,于是他想了很久,才缓慢道:“诚实、听话、少惹麻烦。”
这个答案林思弦并不意外,是一个很符合陈寄的、预料之中的回答,只是他一直逃避的想象不可避免地具像化在他心里。他意识到只要自己放手,所有事情就会回归原位——而现在并不是他想不想放弃的问题,他们马上会分隔两地,自己想再怎么“仗势欺人”都只会鞭长莫及。
饭局结束的当晚,陈寄习惯性地将自行车推过来,而林思弦头一次没打算上后座。
“我还有第二场,”林思弦点了根烟,轻轻拍了对方的肩,“今晚用不着你,你可以解放了。”
陈寄什么都没说,没有因为林思弦的“开恩”而表现出任何情绪,连一句“好”也没有施舍,就这样骑车离开。林思弦看着他的背影想,或许不只是今天,以后都能解放了。
这是拖延这么久以来,林思弦第一次尝试戒断。那个暑假里他换掉手机号,屏蔽掉所有信息,独自坐火车去了南方某个以自然风光闻名的小城,在一家民宿里住了一个多月。他在网上随便找的民宿,条件很一般,旅游旺季里每天人来人往,有时直到深夜也喧闹不停,反而让林思弦觉得心安自在。
临近开学前他才回家,刚回去便知道了一个重磅消息。陈寄的高考分数出乎意料的高,排在班里第一,远远高出本地任何一座学校的录取分数线。听说他原本想维持自己曾经的志愿选择,但学校老师轮番劝说他,或许也提到他们可以帮衬陈烁的学习和生活,最终陈寄选择了符合他分数的一所院校——跟林思弦的学校距离三公里。
开学的前两个月里,林思弦并没有联系过陈寄。在新学校他过得尚可,佐伊是他的校友,在原本的城市里或许别人还对她的行为习惯颇有微词,但在戏剧院校里她凭借外貌便是真正的社交之星。没课的时候,林思弦便跟她一起鬼混,她最近Date一位乐队主唱,他们时常在Live House里待一整晚。
“那贝斯手也是个Gay,”有一次佐伊告诉他,“你要觉得OK我给你们组局。”
“姐姐,”林思弦咬着吸管对她笑,“你不应该先确认我是不是Gay吗?”
佐伊斩钉截铁:“你肯定是。”
林思弦好奇她笃定的原因:“为什么?”
佐伊给他抛了个媚眼:“因为你没有跟我告过白。”
离家几千公里,林思弦没必要过度掩饰自己的性取向,但也没有答应佐伊的牵线。不过半个月后,吉他手还是主动出击了。吉他手是个二十五岁的海归,回国后不找工作继续玩乐队,会说一些很好听的话,比如“以后你当电影主演我来给你弹主题曲”,同时接受度也很高,告诉林思弦如果只想要Situationship的话他也没问题。
林思弦跟吉他手碰了个杯,告诉对方他考虑一下。
不知折磨自己是人的天赋,还是只是林思弦如此。这个夜晚里他难以自拔地想到陈寄,想既然他的志愿都能改变,是不是当初的独身主义也会随情况发生改变,会不会也有新的人像这样给他表明心意——或许不需要新的人,袁寻的学校就在附近的城市,脱离高中的环境,他们有没有修成正果?林思弦搜索了袁寻的微博,只有一些风景照,没有陈寄的身影。
放下手机,林思弦思考起几个小时前的事情。Situationship,他真的能做到吗,过去一整年自未时都只能想起陈寄的脸。
那周五,林思弦第一次等到从校门出来的陈寄。他看着陈寄跟人同行,又与人告别,看起来进入了新的人生阶段。离陈寄忘掉自己还需要多久呢?林思弦这样想着,最后放任自己跟了上去。
于是在下个街角,两人便这样“偶然”地邂逅了,林思弦驾轻就熟地表演了一个惊讶:“陈寄,原来你在这里读书啊。”
距离他们上次见面已经快半年。陈寄看起来没太大变化,头发比高中时长一点点,显得更成熟一些。
“你也是倒霉,怎么偏偏被我遇上了,本来我都快忘掉你了,”林思弦说,“不过说实话,这半年没人帮我跑腿,确实不太适应。”
陈寄的性格还是没变,特指面对自己时根本不屑回答。林思弦笑了:“你怎么还是这副表情,搞得我又想逗你了。”
林思弦走过去抱住对方,一如既往道:“抱我一下,像以前那样。”害怕对方又没反应,他提前警告:“别以为到了新的地方我就没办法了,反正你家的店还开着,你还是得听我的。”
陈寄回抱他后,林思弦又说:“这周末我要去买几本辅导书,有点重,正在想谁来帮我,刚好碰到你了,那就你陪我去吧,叫别人我还得想办法回报。”
林思弦第一次尝试戒断坚持了半年,往后这个时长逐渐缩减,三个月、两个月、一周,他又像高中时那样,用各种各样的理由逼迫陈寄跟他见面。
像每个戒烟、戒酒的人一样,他总是觉得破戒一次而已,下次便能彻底成功,然后再一次事与愿违。
林思弦并不承认是自己太喜欢陈寄,到了真的缺他不可的地步。只是自己太争强好胜,不能接受在自己没能迭代掉陈寄之前,陈寄先把他忘掉。
第30章 三件事
大二那年冬天,是林思弦记忆中最冷的一个冬天,据气象台播报是近十年最严峻的一次寒潮。
这个冬天里发生了让林思弦印象深刻的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在下学期的建校周年文艺汇演上,他和佐伊被选上一段压轴音乐剧表演的男女主角。这件事其实还挺荣耀的,往年担任主演的都是临近毕业的学生,今年因为他们两位格外贴合角色——明艳的乡村健气女孩和唯美的城镇病弱少年,所以破例选用了大二学生。
得知此事后佐伊异常兴奋,在食堂吃饭时不停地给她新男友发消息。
她新男友与上一位跨度很大,是一个理工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林思弦见过一次,有些书呆子气,但佐伊这次格外投入,据说喜欢自己随便调情对方就猩红的耳朵。
“咱能换个词儿吗?”佐伊是真外宾,有时候用词颇为生猛,林思弦听着老不习惯,“你知道猩红是因为猩猩血液而命名的吗?”
“星星?什么星星?”佐伊听了又没完全听。
“算了,”林思弦放弃,“你不会是想邀请程序员哥哥来看吧?”
“当然,”佐伊说,“我告诉他不来就分手。”
“为什么这么执着?”林思弦失笑,“万一人家真有急事儿呢?”
“除了地球爆炸以外不接受其他请假借口,”佐伊坚定地摇头,有理有据道,“我人生中第一次有观众的主演诶,你知道有多少人就是因为看见对方台上的光泽而陷入爱河吗?”
“姐姐,”林思弦还是没忍住纠正,“一般来说咱们这时候用‘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