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穿越重生>

方宅十余亩(8)

作者:宁雁奴 时间:2017-12-04 20:25 标签:种田文 温馨 布衣生活

  遂招来堂倌,让林三哥先点餐。
  ——要占用人家一天的时间,又跑前又跑后的,请其大吃一顿理所应当。
  林三哥却是客气得很,不点大鱼大肉,只要了容易饱肚子的主食,一大碗白羹,两个蒸米饼子,配上一碟腌芥根,便说够了。
  郁容知道,对于一日两餐的旻国人来说,早餐特别重要,不仅吃得饱,还尽量要吃好。
  于是让店家加了几样,签鸡和煎鹌子,尽管不珍贵,到底算大菜,给林三哥的。
  又为自己点了份热汤元子,芥辣咸瓜片作小菜,嚼一个煎夹子,特别餍足。
  “小郁大夫你……会不会点得太多了?”
  郁容不在意道:“我看别的桌上,每一碗的分量都少得很,点多些好能吃得饱。”
  林三哥也不好再说什么。
  五更天正是早市开始的时辰,愈来愈多的食客涌进了酒楼,得等一会儿才能上饭菜。
  这时一个中年汉子,从另一边的桌位间穿行走来,目标直指衣着齐整、看起来清贵十足的年轻大夫:“贵人可要来点酒水?”
  郁容一愣,旋即摇首拒绝了。以现代人的标准,还没成年的他,一直都是“乖乖男”,烟酒绝不沾惹。
  中年汉子兜售不成,又劝了几句,才恋恋不舍地走了。下一刻,又一个二十左右的小伙子跑到桌边,问郁容可要煎点汤茶药……比起前面的“酒保”,这一位“茶博士”口才好多了,说得天花乱坠,一盏茶简直能包治百病了……
  可再怎么“天花乱坠”,郁容还是坚定地选择了拒绝。不提他本身不爱喝茶,稍微了解到这里的茶是什么样子,绝大多数现代人怕是都难以忍受。
  搁糖、搁盐,搁果汁都是小问题……基本的成分除了茶叶,加绿豆与麝香是常态,煎茶时,薄荷、二陈、缩砂之类的药材可劲儿地放……这到底是喝茶呢,还是吃药?好吧,确实算药。在旻国,“茶为药者”确实是普遍的观念,“汤茶药”之名由此而来。
  郁容是大夫,可不代表愿意自己没事就吃点药。
  茶博士遗憾地走了,耳根子还是不能清净。又一人,看着有些谄媚,一脸的讨好,说:“贵人有什么需要跑腿的,就招呼小的,小的保准随叫随到。”
  郁容:“……”
  他就想在酒楼里吃个早饭,怎的就这么多人凑着过来?还是林三哥给他解释了,才知道是什么回事。
  跟乡下人不一样,城里人各有营生,许多时候就不想自己做饭,常去吃外食,自然而然,酒楼、食肆,还有无以计数的小吃铺子遍地开花。而大一点的酒楼,由于食客大多比较富裕,甚至不乏“贵人”,就引来了诸多“外来托卖”,比如茶酒博士,最为常见。
  另有专门给客人煮酒换汤的“焌糟”;或是像刚才那个专门给人跑腿的“闲汉”。如果是夜晚,酒楼更热闹,“厮波”啊,什么“打酒坐”,都会来酒楼挣些打赏。
  林三哥正说着,来了个一手提兜一手挎篮的,挨个散着干果,散到了郁容跟前,也不管他要不要,直接搁上桌子。
  正是人们所谓的“撒暂”。
  郁容无言以对,扫视了一圈,默默地学着其他食客,扔了几枚文钱到“撒暂”的篮子里。
  “撒暂”是个年龄不大的少年,笑盈盈地冲他作了揖在,嘴巴特甜,说了一通吉利话。
  “小郁大夫真心善,”林三哥感慨道,“这一把果子可值不到一个钱。”
  郁容摇了摇头……总不好说,观念一时扭转不过来,看这一文一文的铜钱,潜意识总当成一毛钱使了,又不是在金钱上特别爱计算的性子,有时候就挺大手大脚的。
  “撒暂”也走了,这一回终于没什么人来打扰了。不过酒楼是喧闹的地,可别指望什么清净的。
  堂倌终于送来两人的饭菜。
  到底可以安安静静地吃一顿饭了。
  郁容让林三哥不要客气,尽管吃那几道荤菜,自己却是对一大早吃太油腻的没什么兴致。不得不承认,城里的酒楼跟乡下的客栈不一般,倒不一定说食物多好吃,但菜色非常漂亮,光是摆盘看着就精美,给人十分可口的感觉。
  煎夹子也算酒楼的特色之一,吃在嘴里,没什么好挑剔的,汤元子的味道却让郁容有点纠结——这家的汤元子,不是平常旻国人熟悉的汤圆,一颗一颗的做得跟薏米差不多大小,挺像现代的小圆子——竟是咸的,还放了茴香、姜末,简直不能忍!
  “不能忍”的汤元子,最终被吃光了。
  休息消化了好半天,郁容二人离开酒楼时,天才麻麻亮。太阳还没影子,街市上来来往往的,挺多人,商铺开了门,摊席也陆续准备开张了。
  光线虽不明朗,路边有些商家门口的灯笼尚且没熄,郁容这一刻总算能大概看清楚雁洲城的面貌了。
  第一感觉是……买吃食的还真多。
  向左看,除了刚刚的酒楼,有四五家正店;向右看,更多二三家。别提,还有没能力独占一栋楼的小食店,卖包子的,卖炒货的,卖糖的,卖茶汤的,甚至还有从北方倒卖来的乳酪店……
  堪称“美食街”了。
  郁容不得不再一次感叹,旻国真的与大天.朝太相像了,说不准,这里与原本的世界是“平行时空”的关系呢!
  刚吃饱了肚子还不饿的年轻大夫,没在“美食街”多停留,跟林三哥大概说了今天的计划,决定先去金行。
  在路口停了一下,买了几个饧。
  咳,不吃点甜的,压一压汤元子残余在口中的可怕味道,着实难受!
  不耽误正事。
  去金行是为了换钱,金子换银子,银子换铜钱。
  为了建新屋,置办家什,郁容把那几贯光钱基本花完了,就留着点零用的,肯定不够今天用——除非特大的交易额,民间基本上用文钱进行买卖最方便。
  林三哥是个牙侩,对银钱有关的,最熟悉不过,建议郁容去金行兑换,划算又保险。
  金行虽不是官方的,但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官方一两银子换一贯钱,可实际上金稀银贵,民间兑换,往往会把金银的价格抬得更高。比如在金行,一两足银一般能换一千二到一千四文钱……不是最高,但是信誉好,外面时常出现拿伪劣的破钱骗人的情况,这里基本杜绝。
  对郁容来说,金行很方便。
  十两的银子换到了一万三千六百万的铜钱,比官兑多了近四贯,着实不错,如果……
  如果这十三贯铜钱,加上零散的六百,没那么重就好了。不仅重,拎着这么多钱也不安全呀!
  这个时候就不得不分外怀念一下现代了,纸币、银.行.卡算什么,出门一部手机,一毛钱不带也不担心。
  可惜旻国还没有“官票”,“银钞”是有的,从南方传过来的,不过多是私人铺户印制的……郁容对这种纸钞不太放心。听说,新安府与沧平这一带,一些有名的商行,已经在商讨联合印制银钞了。
  那是以后的事。现在,郁容只能提着一布包的铜钱,候在金行门口。
  有一种“跑车”不是车,指代的是专门用板推车搬货、载人的人。
  林三哥就是跟候在金行附近的“跑车”讨价还价去的。
  郁容准备那么多现钱,就是要大采购,不找个“跑车”拉货,肯定很麻烦。
  六十文请“跑车”先跑两个时辰,超过了半个时辰就再加十五文……是林三哥据理力争的价格。
  要是郁容本人,大概不会为了十文钱争论半天,直接包车一天吧!
  跟林三哥比,他还真不懂得精打细算。
  车有了,钱也约莫足够了,就该去买东西了。
  终点定在了东渡码头的南船北马,有林三哥这个行走的“地图”,只要按照着“物品清单”,顺着便捷的路线,挨个就能找到商铺。
  第一个目的地,是成衣铺。
  立冬将至,系统送的衣物,不适合这个节气了。再者,这两套深衣,不太方便一些日常劳作,所以增添新衣很有必要。
  郁容习惯性的思维,是去店里直接买新衣。然后发现,在古代逛成衣铺,跟在现代逛商城,感觉十分相似。但凡看上眼的,都觉得贵。
  哪怕是劳作服,他选的是舒适的棉布料,从上到下一套,也要六百文。不至于穿不起,毕竟千金一斤的麖肉他都买了……可花在难得一见的美味上的千钱,总觉得比普通一套衣服的六百钱划算。
  郁容不是纠结的人,今天要去的地方多,不想在成衣铺浪费太久的时间。
  选了一套适合初冬穿的深衣,和两套劳作服,又有备无患,买了一身棉衣……布包里,沉甸甸的文钱,一下子少了三串。
  好歹林三哥出了个两全其美的主意,适时阻止了郁容的“败家”行为——照这个速度,才换的一万三千钱,恐怕不到中午就给花光了——提议他去布坊,扯几匹布,回头回村找裁缝做上几身。
  郁容恍然,倒是险些忘了还有裁缝这种营生……到底是初次当家,总是有想不到的地方。
  布坊不远,正好在这条路的尽头,拐一个路口就是棉坊。棉坊没被他忘记。这两天住在义宅,晚上睡得可受罪了,床铺铺着稻草,花了点钱从客栈买了床旧被子,对折一下,垫一半、盖一半,夜里不算冷,就是不舒适。
  等郁容看到张大娘给老里长捉虱子的场景,再看那床在客栈不知被多少人睡过的被子,浑身都不自在了……虽然被子洗过、晒过,心理阴影仍挥之不去。
  ……还是买新被子吧!
  有刚才买成衣的经历,这一回郁容一下就记起来了,棉被也能请人做,自家提供棉花,花点工钱请人打棉。他没有棉花,先花钱买棉,才让人做成被子,要比直接买成品便宜多了。
  不过,考虑到不想再睡“二手被”了,郁容决定,先买一床薄衾用着吧!
作者有话要说:  主角太墨迹了,一个早饭居然吃了一章!
    
第 14 章

  郁容行动力十分足。
  尽管临时添加了布料与棉花的采买,好在不耽误什么:布庄在跟前,棉花在棉坊里就有卖的,虽说都比从镇子上的铺席或者农户自产的贵了一些,可品质是毋庸置疑的,且提供的种类应有尽有。
  布庄和棉坊都是刚开张,客人还没几个。
  不到两刻钟的功夫,郁容迅速买好了布料——这让习惯在交易时慢慢与人磨价的林三哥,有点没眼看下去。
  倒不至于被宰了,可在精明的牙侩看来,价格还能压得再低一成。
  青、灰二色的棉布各一匹,半匹印着暗花的绸子,做十几套衣服都绰绰有余。考虑到要做几床棉被,才会买这么多。
  除此,麻布与棉纱也扯了几尺。
  这里的麻布工艺十分奇巧,可以直接用成滤布,制药的时候正好需要……当然也不乏生活上的用途,毛巾啊澡巾啊抹布什么的,谁家都少不了……
  棉纱是布庄的独有技术——别家不是没有,但技艺远不如这里的——对郁容来说,则是个意外之喜。这棉纱处理一番,手动进行消毒杀菌,之后完全可以制成现代的医用棉布。
  几样布料共花了一千六百钱,五十文的零头掌柜的主动给抹去了 。花费看着是挺多的,跟买成衣比,简直不要太便宜了。
  这么多布料放一般乡村人家,几年都不需要再买衣服的了。
  郁容自然觉得很划算。
  其后的棉花交易,速度就更快了。
  ——看样品,问价,还价……五十斤的棉花,够做两床厚被、四床薄被,一口价一吊钱。薄衾的布料用了绒,有些贵重了,凭着林三哥犀利的口才,总算压到了千钱。
  满打满算在棉坊只待够一刻钟。
  兑换的文钱已去了半数,郁容在心里算了算,还是没选择折回金行再换些钱。
  出了棉坊,原想先去铁铺,又听林三哥说铁铺多半还要晚上半个时辰才开门——官营的铺子都是这样。
  郁容果断换了主意,正好附近有许多卖杂货的,商人逐利,各家营生差不多都跟着早市一起开张,可以一路朝着铁铺慢步走着,一边在街边摊位或者商店采购用得上的物事。
  前天去镇子虽补充了些暂时要用的小东小西,但还是有一些日用品不可或缺。
  比如,烧炉子用的炭。
  农村里家家户户有柴禾秸秆什么,没谁特意买炭来烧。郁容却是一个人住,做饭、烧水,用个炉子最方便了,比起费大力气的,自己去拾柴砍柴,他宁愿学这儿的城里人,多储备点炭。
  然后就看到了有专门卖炭的店。
  出乎意料,店里不仅有不同品质的木炭,竟还有石炭与竹炭。竹炭不算稀奇,只是价贵用的人少,不过考虑到新安府的竹林面积不算小,有烧卖竹炭的也正常。
  真正让郁容讶异的是石炭,或者换个名字称呼——煤炭——店里不仅有,数量还不算稀少。
  鉴于旻朝与天.朝古代的高度相似,他习惯参照天.朝历史,来认知这个世界……不过他了解的历史,多数与中医药学有关,所以记得《纲目》将煤炭列为药材,记载得十分详细,倒不清楚具体是什么时候发现煤炭再被广泛利用的了。
  天.朝的石炭史尚不清楚,可对旻国利用石炭的现状,在店家的积极“科普”下,他算明白了大概。
  石炭的使用不算太普及,平民百姓用得不多。
  不过,由于在新安府北边发掘到了大量石炭,近年来,渐渐在新安府以至京城这一带流行起了用石炭作燃料。主要是高门大户在用,算是贵重消费品了。
  郁容大概知道了石炭的情况,问了价,确实挺贵的,推拒了店家极力推销的、搀着香料制作而成的石炭“香饼”,只称了五斤,准备研究一下其药用价值,偶尔或能应急。
  倒是竹炭卖了几十斤——要不是考虑新房没建成,板推车不够装,恨不能一下子买个三五百斤——这算是清洁能源了,制药时用它烧火,最好不过了。
  除此,还能做干燥剂、添加剂等多处用法。
  当然了,木炭同样是必需的,平日里做饭烧水或是取暖,非常方便。相比竹炭,可谓物美价廉。
  郁容付了钱,心里想着,回头去镇子上看看,有小儿山、大恶山的存在,想必木炭、竹炭都有卖的,比在城里买卖方便又划算多了。
  买了炭,如何少得了炉子。
  不过炉子主要不是为了煮饭用的,现在暂居义庄,有锅灶、土炉,不急这一时。
  却是找了个土陶坊,请人“定制”大小不同、结构各异的药炉,为以后制药作准备。土陶坊能做的不只是炉子,顺便又临时增加了各号瓦罐与砂锅的“订单”……哦,水缸、坛子也不能少。
  大大小小的东西细数下来,得有好几十件了,少不得定一份正式的契约,约好了交付时间,坊主承诺会送货上门,郁容则需交足三成的定金。
  又去了一大笔钱。
  真是花钱如流水,乃至,在随后去胭脂店——可别误会,郁容没有什么特殊嗜好,胭脂店卖的也不光是胭脂——原想买澡豆,面对昂贵的定价,他总算有了省钱的想法……不买了。
  花千金买澡豆,不如回去自己研究怎么做一个。
  这之后,郁容多看少买,零零碎碎又添了些日用品,没花多少。
  在看到书店后,倒没有舍不得,大手笔地买了好些本书,但凡觉得想看的,不忌医书、史籍还是话本。遂又顺道,就在隔壁的铺席添置了笔墨纸砚。
  这一通大采买,天已经大亮了。想着可以去铁铺了,等穿过两条街道,找到地方,发现大门是紧闭的。
  铁铺还没开门。
  傻等着不是办法,反正东西没买完,郁容几个就转道又去了别处。
  逛着买着顺带长长见识,累了就去脚店歇息一下,碰到有斗茶的,也围个观……哪怕什么都不懂。
  最后,除了铁器,和个别想在南船北马买的东西,郁容就剩药铺没去了。
  决定干脆先到药铺看看,最后再去铁铺。
  不过……
  郁容暗自嘀咕:好像忘了什么,可是又一时想不起来。
  直到一个怎么看怎么奇怪的招牌突然出现在视野里,才猛然记起来了。
  “林三哥,”郁容望着那招牌上的字,问,“什么是‘改猫犬’?”
作者有话要说:  多谢玲珑骰子安红豆的雷
    
第 15 章

  
  看到“改猫犬”这样的字眼,郁容第一反应是“改猫为犬”,旋即否决了这个想法,“改猫为犬”这是整容手术都没法做到的吧?
  下一刻,林三哥回答了问题。
  “改猫犬”确实不是给猫整容的,人家只是个“美容”的。
  所谓“改猫犬”,就是字面上的意思,改猫、改犬的外形。
  郁容囧了。真没想到,给宠物美容是自古以来就流传的“优良传统”呀!
  林三哥说:“大户人家养的猫,金贵着很,别说让抓老鼠了,有些供着跟祖宗似的,经常给洗澡不说,还定期让人打点毛发、检查身体……”
  由此多了“改猫犬”这一个营生。
  边说边一起进了这条巷子。
  由养宠物衍生的行业真真是兴盛,除了“改猫犬”的,还有诸如“猫鱼”是卖猫粮的,“猫窝”卖猫窝的,等等。
  郁容想起了之前要买猫的想法,在林三哥的指引下,径直找到了一家卖猫店。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