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古代耽美>

有种你下朝别走[重生](41)

作者:芭蕉吃老虎 时间:2018-09-01 08:25 标签:甜文 重生 宫廷侯爵 年下 欢脱

  
  这支羽林卫队将领便是薛蒙。斗殴双方一个是当时已获罪入狱的前礼部尚书郭龄之子,一个是宋琅的外甥张敖。
  
  张敖打死了郭龄之子郭辉,按律入狱受审。但郭辉这倒霉官二代死得十分不是时候,连个给他报仇雪恨的人都没有,因为他爹后脚跟着他也死了——郭龄被晋王派人暗杀于大理寺狱。
  
  这么一来,亲友健全的官二代张敖就得了便宜。家里花钱送礼,给他争取了一个缓刑。一缓缓到了亲舅舅宋琅升官做主。不知是下属献殷勤,还是家里人念叨,宋大人眼皮子底下,杀人犯张敖同志出狱了。
  
  薛赏成功地留住了陶三勇狗命。
  
  


作者有话要说:
走一点点剧情,糖都在砖缝里~
良王很快背着大冰糖块儿肥来哒~





      第40章 蠢猫
  宋琅是真冤。据说他和他外甥是那种十年八年才见一面、见了面需要长辈在一旁介绍道“这是你小舅,喊舅”、“这是你长姊家的堂侄,叫张敖”的交情。
  
  更别提当年那场出了人命的斗殴,还很可能是薛赏设计挑起的。
  
  当朝红人铁三角闹起了内讧,文武百官集体发懵。
  
  卫裴对我说:“如此也好,暂将陶三勇押在狱中,缓作处置。只是宋大人停职入狱受审……”
  
  实在难办,连卫裴都吞吞吐吐说不出准话来。薛爱卿这人真是一言难尽。
  
  然而世事无常。不知是不是连老天爷都看不过眼,就在薛大人一计出其不意的绝地反杀击垮政敌之后……陶三勇死了。
  
  “喜迁新居”的前一晚,暴毙于刑部大牢。
  
  薛赏怒了,怀疑是宋琅派人动的手脚。身在大理寺狱的宋琅也怒了——他要陶三勇死在王法之下,而非这么囫囵个死法。
  
  那么是什么人能来无影去无踪、在戒备森严的刑部大牢中将朝廷重犯一刀断喉?
  
  次日大朝,有人要重修大理寺狱、刑部天牢及各州府官牢,有人稀里糊涂连着张敖案瞎弹劾宋琅,有人废话连篇空喊立案追凶……
  
  正此时,良州传来密报,其余关押于良州府牢的逃兵也都死了。
  
  举朝震惊。
  
  良王终于亲笔给我写了道折子请罪。详细描述案情后,告诉我说此事恐与“蜉蝣”有关,最好移交鸿都府,敕鸿都令查办。
  
  恰阅罢奏折,卫裴便找上门来,忧心忡忡道:“鸿都府请令彻查陶三勇狱中遇杀案。另请陛下下令,允许鸿都府今后协力三司,共同参审所有关涉裁军之案。”
  
  我点了点头:“你也觉得这事儿和‘蜉蝣’有关吗?”
  
  卫裴看了一眼我手边的折子,略一颔首,拱手道:“臣尚不敢断言,但自此前数,有五桩案与‘蜉蝣’难脱干系。一为文帝继位之初遇刺案,二为先太子亡故后姜太后遭毒杀案,三为微臣恩师遇杀案,四为姜老先生遇杀案,五为晋王遇杀案……”
  
  “……”让他这么一细数,我不由心惊。
  
  卫裴顿了顿,继续道:“‘蜉蝣’起初为八世家在鸿都令大肆盘杀下的幸存之人——女眷、幼子、或是远亲,这些人受鸿都府暗中庇佑,一直到文帝朝最后一任鸿都府尹齐叔元时,文帝利用姜贵妃与魏西州打压鸿都府,令鸿都府名存实亡。其间,‘蜉蝣’的庇护人先后从鸿都府尹齐叔元变成魏西州、再是姜老先生。而姜老先生死后,另一人又成这个‘庇护人’……”
  
  我不禁一拍桌子:“说起来有理,难怪他们东捅一刀、西劈一斧,没个定数,想来是换了撑腰的。朕看文帝遇刺,大概是八世家余孽复仇之举。太皇太后当年被人投毒,应当是姜先因姜放和先太子、乃至魏西州之事积恨……唉。至于张寄,老先生想过扶植他‘外孙’吗?”
  
  卫裴低头道:“恩师与臣常谈及朝中旧事,言语之间,大抵是为旧东宫不平的。”
  
  那么便可以推测,先太子太傅张寄在我父皇驾崩前那段时间里,曾经筹谋助旧东宫复起,而我师父与之意见不合,出手相阻……可师父他为什么不赞同张寄?在我和拥兵作乱的诸王之间,师父不得不选我,但在我和东宫嫡长之间……是因为皇侄的身世吧?那张寄也知道皇侄其实并非东宫之子吧?
  
  “陛下,至恩师之死,”卫裴唤了我一声,“是‘蜉蝣’第一次向大兴国运,伸出暗影里的那只手……”
  
  没错,刺杀文帝,乃至对祖母投毒,都能算进“报仇泄恨”里头。杀张寄已非关私人恩怨。师父自己的死更是直接推起了五王之乱,紧接着晋王在五王之乱中横死,又迅速使叛乱平息。
  
  从张寄开始,每一次蜉蝣纹出现,都逢时局大变。
  
  这与前世不同。最大的不同便是师父的死,以及之后晋王的死——三只蜉蝣的团纹不知前世现于何处,但四只的原应出现在给我的奏章上。
  
  那又是谁杀了师父?
  
  ——“我就在那里……世运如洪流,有人如泥沙,有人如礁石,姜先生激起的浪花,便在这帐外。”
  
  ……是姜平容。
  
  我不由出了一身白毛汗:“先前要你查的,晋王麾下能接触铜管战报的人,查了吗?姜放之女可曾查明下落?”
  
  卫裴垂首:“陛下恕罪,均无下落。诚如良王殿下所言,‘蜉蝣’无层级、无头领。他们四散天地间,静时无声无息,动时又如雷光紫电一闪即消,除了刻意留下的蜉蝣纹,其余根本无从追索。臣所说的,大多都只是推测。”
  
  曾经夸口号称自己“从不说推断”的卫大人去哪儿了?我把朱笔的毛揪得劈了叉:“既无层级、无头领,又怎么决定做什么、不做什么。文帝和姜太后之事倒能解释——大家安安稳稳抱住鸿都府大腿过日子,个别有志气的想刺杀投毒报报仇。但之后就没法解释了,他们为什么插手管国运?”
  
  卫裴想了想,道:“可以解释。良王殿下说,西州的剑宗名门魏家在‘蜉蝣’中施惠甚广,颇具威望——想来,这些人都出自罪臣逆乱之家,从刀口下逃生后,必然需要依仗某些权势富贵才能生存下去。虽一开始,鸿都府的目的似乎仅仅是庇佑无辜,但后来的‘庇佑人’要借用手下这股力量去做些事情,也不难理解。”
  
  “要是这样,那张老先生遇害大概说得通了,”我把劈了叉的笔尖重新捏合到一起,“但姜先和晋王之死,背后又有什么目的?二人的死最直接的效果就是五王之乱的兴起与平息,难不成他们是在帮朕推行削王令?”
  
  卫裴看着我,不吭声了。
  
  这他娘的还真不是没可能。只是这种帮助的究极目的和具体实现手法令人忐忑。我忐忑地又将笔尖劈了叉:“眼下陶三勇一众人等被暗杀,显然是给裁军令捣乱的,如果也是‘蜉蝣’所为,为何他们‘支持’削王令,不待见裁军令?毕竟削王和裁军,说到底是一码事。”
  
  卫裴微微拧起眉心:“尚无法确定是‘蜉蝣’所为,事发后并非发现蜉蝣纹,且与前五起案件相交,陛下不觉得这次的死者有所不同吗?”
  
  “……是,死的人多。之前蜉蝣纹出现的时候,刨去行凶未遂和受殃及的池鱼,只死一个。而且被瞄上的都是大人物。”
  
  卫裴点了点头,又不吭声了。
  
  我把笔一扔,抱壶给自己倒了杯春茶,于这乌七八糟的俗务中竟然咂摸出一丝百无聊赖的闲适来:“但不是‘蜉蝣’的话,又是什么人干的?宋琅没这能耐,且不说他秉性,他倒是有能耐在刑部大牢里悄无声息地做掉陶三勇,但没法把手伸到良州去。”
  
  卫裴似又忽然想起什么,道:“陛下,前段时日粮仓突然被虫蛀,因事关重大,大理寺曾介入调查,薛大人同臣说,当值看守粮仓的官员失踪了几个。”
  
  “畏罪潜逃吗?”我给卫爱卿也倒了一杯茶。
  
  卫裴端起茶杯,不落座,仍复站着:“失踪在粮仓事发之前。薛大人已在追查几人下落。”
  
  我自欺欺人地“闲适”了一会儿,焦急道:“赶紧让姓薛的把宋琅放出来,都还嫌事儿不够多?”
  
  卫裴脸上露出忧色:“宋大人一入狱,众人便群起攻讦。大势难收。陛下此时若强行特赦他,恐怕更会为他招祸。”
  
  我是十分理解宋琅的。谁家没几个祸祸亲戚?要是他宋家和我郑家颠换一下位置,就凭我爷爷奶奶、兄弟侄甥那些兴风作浪的本事,我早就被连坐八百回了。
  
  经此一事,宋琅八成要恨死薛王八。
  
  但薛王八心眼使尽,最终却竹篮打水一场空。他最担心的事情还是来了。
  
  陶三勇一干人等死后不出半个月,西州、苍州、青州的军队陆续爆发动乱。
  
  良王刚把良州烂摊子摆布停当,转脚南下西州。
  
  薛蒙代笔传回密报,称良州所有兵马已分编二部,一部为留下的精兵,一部为退伍兵。退伍的又分二列,一列是愿意领取朝廷分田去垦荒的,一列是想跟着官府去做工修水利的。
  
  正值开春,薛蒙自个儿带一拨人直接往西州抢修水利去了,萧关领精兵正往中州赶来,说是还缺人手,剩下一拨要分荒田的退伍兵没人统办,正愁得慌。
  
  可论“愁得慌”,朕可不比他们任何一位慌得少。一晃三四个月,日子过得又如同前生一般糟乱。我只好一得空就往逝波台后面跑——我让人在逝波台后头给郑无畏搭了个小院子。看见郑无畏那双无知而凶野的眼睛,才能确定良王正月里真回来过。
  
  郑无畏是真凶野。野到朕不想认它这个虎侄孙。
  
  在这个国家贫困、百姓饥荒的时候,虎侄孙一天要吃三只鸡、两条猪蹄膀、一大坨牛键子肉。这还是少的,负责投食的宫人表示虎公子最近饭量又大了,肚子一饿就想咬人。
  
  见了朕也不例外,这搞得朕很没面子。我站在院门口数落它:“你也老大不小了,躺着比人长、上秤比人重,就不能懂点事儿?”
  
  郑无畏力大千钧、智无四两,吃的越多、忘得越干净,它此时大概已经把朕忘得干干净净了,一双蓝眼珠子像冷冰冰的玛瑙石似的,淡漠地瞥了我一下。
  
  我提着一只拔了毛的野鸡,朝它晃悠道:“来,你记着朕的脸,下次再给忘喽,每天扣你三斤肉!”
  
  虎公子见着吃的,才悠悠转身,慢条斯理朝我踱来,隔着护栏,伸鼻子嗅我手中的那只“倒挂金鸡”。
  
  恰在此时,身后许长安大喊:“陛下!良王有信到!”
  
  我转身手一抖,鸡兄掉落泥淖,郑无畏隔着护栏,眼见到嘴的肥鸡飞了,不由大怒,朝铁栏杆上一扑:“吼——”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