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进权谋文后绑定了农场系统(485)
站在南枝的立场上而言,他没办法对北狄人抱有怜悯之心。
南枝根据伴读每天来信,从那些黏黏糊糊的内容之中,找到有效信息,然后红着脸回信。
明明那些话并没有多少实质意义,还占据一大半信上内容,可南枝依旧选择纵容,愿意让伴读这么黏糊。
这种书信交流,莫名让人觉得他们似乎从未分开。
第311章
确认那些北狄人老实之后, 南枝将这些人打散,分批次安排到他之前规划好的位置。
负责押送人的是身为伴读副将的王不服,还有昭阳这两个人轮流押送, 而伴读则需要回京述职, 仁安帝要论功行赏, 这次大胜也是对于大夏的一剂强心剂。
更别说还活捉了敌方五万人, 这种壮举可以说是前所未有,北狄之前一直虎视眈眈恶心人, 很少有大规模南下的时候。
大部分时候喜欢派小股部队恶心人, 这也是为什么定国公必须常年镇守边郡嗯原因,因为北狄时不时会玩个偷袭。
或者在冬季缺粮之时, 他们就想要大举入侵抢粮,他们没有自己农耕的想法,缺吃的就抢别人的。
也是定国公开始镇守边郡之后, 将这些人打怕了, 才少有大股部队南下抢掠的情况。
不过之前并没有这么大规模活捉这么多人,之前也没人想过可以将这些人抓起来当苦力。
之前几任皇帝也不像南枝一样, 拥有后世更加成熟的眼界,或者说他们根本不想要劳命伤财。
毕竟不管是修路, 还是其他相关基建工程,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一如当初的长城,就是为了修建起来抵御外族, 长城难道作用不大吗?
不, 它的作用非常大,可修建需要的人力物力并不少,最起码对于前几任皇帝而言,这些基础建设都是没有那么多人能够去完成。
这些都是大工程, 操作不当就足以将整个王朝拖垮,一个有理智的皇帝都不会这么干。
他们不是不想搞,而是没有条件。
南枝和他们不同,他们在没条件的时候会选择妥协,觉得影响相对也没那么大,毕竟路况只是差,并非完全不能用。
也就是说并不影响人员流通,只是速度快慢问题,短期而言确实不算什么,可真把路修好之后,路程时间缩短,物流会更加迅速。
对于经济而言是件好事,市场流动起来,才能创造出更大的收益,还有更大的市场。
这样形成良性循环,才不至于国库空空,这还仅仅是其中一方面,其他的好处更是说不完。
功在当下利在千秋的好事,前期投入太大,财力物力人力缺一不可。
之前对于北狄,一方面是没有想过抓对方当苦力,毕竟也没有先例,再加上抓住战俘当苦力这一点之前也没人干过。
另一方面,就是北狄人着实能跑,只要发现打不过就开始四散而逃,再往上是草原,气候也不太好,他们根本没办法追。
况且敌方四散而逃太过分散,想追也找不到一个确切方向,花那个大功夫去追人也不划算。
因此少有一次性抓这么多人的时候,伴读这次能做到,说起来还有一部分功劳属于南枝。
南枝根据系统抽到的奖励,以及他对上辈子的某些战役为案例,整理出一套兵书。
虽然有些内容说不清来路,但整理出来的兵法确实是大成之作。
只不过流传到后世时因为保存不当,内容并不完整,因此有相当长一段时间,误会南枝是个军事天才,还会写兵书。
后来才发现他仅仅只是个整理者,又因为年代久远,南枝具体整理的哪些兵书又不可考不可考,于是又给后世留下一个大疑案。
不过那些身后事都与南枝无关,他只是在做他想做的事。
伴读离开时,南枝能够淡定将人送离,对方要去对付北狄的时候,一段时间不能联系,他也只是有些怅然若失,快速恢复状态。
如今人终于要回来了,小皇子却感受到迟来的紧张,并且满怀期待重逢。
或许是知道每一次的离别,都是为了下一次更好重逢,离别时他没有伤感,重逢时满含期待。
如果说南枝对于伴读的归来十分期待,那么帝后对于这位大功臣就没有那么好的脸色。
只不过这次顾清晏是凯旋而归,他们在明面上没办法刁难这人,只能私下再想办法考验。
反正放过对方是不可能放过的,对方可是直接拱了他们家水灵灵的小白菜,从帝后的身份而言,伴读所立之功对于大夏而言确实无话可说。
他们也确实应该好好嘉奖鼓励,可是以父母的身份而言,别说是夸奖,不直接对顾清晏动手都算是他们涵养好。
不过考虑到人是南枝自己选择,而不是被强迫,又明确像他们表达只有这个人才可以的意愿。
身为父母再怎么不满对方,也不能真正去当那个伤害自己孩子的人,考验伴读是否靠谱可以,但真要将两个人拆散……
犹豫过后还是摇摇头,两个孩子在一起不容易,如果伴读的表现足以让他们满意的话,他们也会为两个孩子献上祝福。
毕竟顾清晏没有一个靠谱的长辈,顾家那边,他们肯定是得不到祝福了,那么他们这边一定不能出问题。
最起码也要让他们得到长辈的祝福,这就是帝后所想。
不过这一切的前提是伴读的表现足够让他们满意,愿意松口将南枝交给对方照顾。
说起来两人从小一起长大,但凡顾清晏换个性别,大概早几年前仁安帝就赐婚了。
毕竟一起长大的人才会更了解对方,不会做一些让对方不高兴的事,会有一种独有的默契。
如果他们小儿子不准备成亲,只是单纯找个人搭伙过日子的话,他们或许也会认为伴读是最合适的那一个。
因为从小到大,顾清晏将人照顾的太好,他们这些做父母的,偶尔都会有些自愧不如,做不到那么细心。
只是对方照顾南枝的目的并不单纯,普通长辈与老丈人丈母娘心态,那就截然不同。
最起码普通长辈看着一个十分优秀,还能照顾好自家小宝贝的小辈,那是欣慰夹杂着感激。
如果换做老丈人和丈母娘,特别是还将孩子如珠似宝的疼了这么多年,突然被告知有个黄毛老早就盯上他们家孩子,这个黄毛还是他们自己引狼入室。
这么想想,就能知道帝后为什么态度会这么复杂。
因为信任让你帮忙照顾孩子,结果就是这么照顾的?
这不就是监守自盗吗?理智上知道这人很优秀,这人品行不错,这人有千般万般的好。
可过去的千好万好,在此时的老父亲老母亲眼中,就是居心叵测,就是早有预谋,就是故意看上他们家孩子单纯好骗。
如果那些被南枝坑过的人知道帝后是这么看待南枝,觉得他就是单纯好骗,恐怕这些人会直接啐帝后一脸。
谁家单纯好骗的小孩这么有能耐?那么他们这些在单纯好骗小孩手下吃大亏的,岂不是一点脑子都没有?
这些人没办法知道,更加没办法抗议吐槽。
南枝与帝后都在等伴读回京,虽然两边期待的理由不同,等的人却都是一个。
伴读离京那天是南枝亲自送的,而这次回京依旧是南枝亲自去接,一大早就等着顾清晏的出现,想要对方回到盛京之后第一眼就能见到他。
或许这对于伴读而言,就是最好的奖励,边郡那段时间即便天天能够写信,他都想人想疯了,更别说久别重逢以后。
最起码看到南枝第一眼的伴读就顾不上任何克制,没有等马停下,就干净利落跳下马背。
然后迫不及待想要将人抱起,快要抱到人时又及时止步,赶路这么多天,风尘仆仆的,他身上的味道怕是不好闻,这个时候还是不要抱比较好。
伴读张开的双臂又克制的收了回去,没曾想他是放弃这个拥抱,怕弄脏了南枝,南枝却半点不介意。
察觉到伴读手的收回,立马就明白伴读的顾及,南枝却没有想那么多,他发现见到人的那一刻,一直隐藏压抑的想念爆发。
对方因为爱选择克制放弃,而他为了爱选择奔赴那个想念已久的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