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进权谋文后绑定了农场系统(92)
人心从来是这样不知足,这是属于人类的原罪,也是促进人类进步的原始动能。
南枝专心搞农业上的大事,仁安帝开始在朝堂之上大刀阔斧。
之前留着还没处理的官员,正好全收拾了,然后安排一部分科举出身的考生填补空缺。
不过这些位置大多都是基层小官员,说来世家虽说也有损失,但并未伤筋动骨,可以说踩着他们心中的底线,让他们默认了仁安帝的大换员行为。
也因为大换血行为,更让吃了亏损失家中难得珍宝藏品的世家,不敢找仁安帝做主,他们认为那些宝物其实九皇子找到了,不过收缴之后故意说没找到,就和他们被坑骗的银子一样。
这一次在不知情中,南枝替庞淄背了好大一口黑锅,也就是他不知道,要是知道了,怕是又得生闷气。
排名靠前的考生,这次全被仁安帝外派,其他人看着这安排若有所思,却也琢磨不出皇帝到底是什么意思。
自从开始科举,可以说皇帝的一举一动都超出以往的风格,突然变得雷厉风行锐意进取起来。
这种异动,也有怀疑是不是这位要立太子,所以为未来太子铺路,可看着仁安帝也没有对哪位皇子有特殊青睐。
总不见得九皇子真要成太子了?这个念头从大臣们脑中一闪而过,又觉得可笑,虽说之前也有仁安帝意属九皇子的流言。
但大多数人都知道可能性不大,问题还是出在年龄之上,小瞧人确实不好,曾经也不是没有少年成名十分厉害的人物。
只是这种人物终究是少数,平庸者才是正常人里的大多数,因此他们不愿意承认,更不愿意相信南枝有可能是那样百年难得一出的人物。
有这种流言,更多还是想要以此来刺激某些人,好达成自己所想,他们不在意九皇子真实情况如何,他们想的只有怎么利用这件事。
如今仁安帝的异动,又让他们忍不住升起猜疑,对于继承人是谁,下一任皇帝会是哪位皇子,对于他们而言十分重要。
站对了位置极有可能一步登天,这就是风险最大的投资,除了是某位皇子母家的世家外,其他都还在观望,倾向还是更加偏向皇后所出的几位皇子。
大皇子南珺一直都是他们默认的人选,如今仁安帝这一手,看着像是为继承人铺路,但被偏向的继承人在哪?
默认为继承人的大皇子同样没得到什么特殊待遇,这种不同寻常的信号,让这些大臣心里也都悬着。
该选哪位皇子呢?还是说眼下就一定要买定离手了?
第72章
让人比较关注的莫过于此次科举大出风头的前三甲, 三甲除了状元郎文若属于世家出身,另外两位都是寒门学子。
拥有功名的近乎七成都是寒门,若不是还有被录取的世家子弟, 这些世家都要怀疑仁安帝是不是有意针对世家。
不过他们偷取试题在先, 虽说最后考的并非是他们偷出来的那些, 终究他们还是理亏, 考上的人少是少了点,但好歹还有, 并且这些人接替了被换下去的官员。
寒门学子名次靠前又如何?还不是大多外派!
深谙打一棒子给颗甜枣的道理, 仁安帝就这么一步步的得寸进尺,对方还没有丝毫察觉。
被外派的也没觉得自己不受重视, 本来寒门没有背景又不愿意投靠世家,为官之路希望渺茫,如今有了机会, 无论官职大小是否外派他们都没有怨言。
只不过让世家不解的是探花郎为何也被外派, 这位可是琼林宴上刚被赐婚的准驸马,竟然也不留在盛京。
大臣心中加深了仁安帝对亲缘十分淡薄的印象, 完全不顾自己亲生女儿的幸福,准女婿说外派就外派。
实际上仁安帝还是有几分慈父之心的, 虽说不至于像对待南枝那般事事关心,但婚姻大事还是需要留心几分。
他也想过将人就在盛京,最起码也要等二人成婚之后, 再考虑外派问题, 到时候也方便家属随行。
仁安帝也不知道五公主和冯凤熙之间算是什么样的关系,但当事人双方都认可婚姻关系,他就当她们是比较特殊的家属吧。
可以说这算是难得细心的父爱关怀了,谁知探花郎本人拒绝了这个安排, 并且愿意去荆州赴任,她和五公主的婚事早也在明年,可她根本不可能放下心中复仇的火焰,在盛京待一年。
和五公主商议之后,对方亦是支持她的一切决定,于是她果断拒绝仁安帝的好意。
皇帝十分无奈,他难得如此通情达理,当事人双方都不太领情,并且还让他有一种微妙的即视感。
五公主完全是胳膊肘往外拐,越发让他看不懂这两人之间的关系。
他也知道朝臣又觉得他冷酷无情,没有半点为父的仁慈,他并不在意这些人的想法,但他担心小儿子误会。
纠结半晌过后,还是把小儿子从皇庄的农田里提了出来,主动召见小儿子给他一个解释。
南枝听到他爹要见他的时候还有几分错愕,他是真没关注最近的朝堂走向,并且他也和他爹说了有特别重要的东西在研究。
他的伴读倒是丝毫不意外,同样这段时间一直待在皇庄,但顾清晏却并非如同南枝一般与世隔绝。
他的消息向来灵通,很多时候南枝都是依靠他的情报网,来了解很多消息,看到南枝有事,他也会判断其中的重要性选择告知,等对方忙完之后他再一五一十将所有消息告诉对方。
“此次恐怕与五公主有关。”思索片刻后,这是顾清晏能想到的唯一可能性。
“她?又怎么了?”南枝皱眉。
他想不明白还有什么需要叫他的,两位当事人都知道这探花郎是什么情况,而他也和仁安帝说清楚了,中间不存在什么误会问题,还有什么需要说清楚的?
“冯探花被派往荆州南阳县做县令,而她和五公主还未完婚。”所以仁安帝怕被误会,下朝后就赶紧派人来请了。
听完南枝面色古怪,倒不是意外他爹要见他和他解释,而是对于伴读情报收集能力表示赞叹,上午朝堂发生的事,下午就能知晓,这种信息收集能力堪称恐怖。
“那请我作甚?难道让我一个九岁孩童当证婚人?”说完这个猜测又觉得好笑,想想也不可能。
公主下嫁属于大事,需要筹备时间长,哪里能在冯凤熙赴任前成婚?
不会是上一次他兴师问罪,给他爹闹出心理阴影了,怕他再误会请他去解释吧?
南枝摸了摸鼻子,感觉自己罪孽深重,他自己心情不好,安全感太差,却给仁安帝造成了影响,尴尬的同时又忍不住感动。
对于他而言,这真的是个顶好的父亲。
“看来枝枝明白陛下找你作甚了。”顾清晏轻笑一声,“见完陛下以后是回紫宸殿还是回庄子上?”
“有什么安排吗?”南枝纳闷,以往伴读没这样问过。
“晚上吃蟹黄汤包,你想吃这一口很久了,庄子上的早蟹可以吃了。”顾清晏也没卖关子,九皇子喜欢吃这一口。
螃蟹这种东西又是季节性的,一旦过季反而没那么好找,可南枝越吃不到就越是想,他也没为难其他人的意思,就嘴上惦念了两句。
他没往心里去,顾清晏却记住了,并且默默的找到送到他眼前,南枝无奈,他其实真不是什么纨绔公子哥。
不过有了一份念想,小吃货心情确实更好一些,开开心心决定见完仁安帝回来吃蟹黄汤包。
这个时候的螃蟹不算特别肥,蟹黄也不是特别多,一筐螃蟹蒸熟之后,拆出来的蟹肉蟹黄也就够吃一顿的。
也就能解个馋,如果想吃够的话最起码还要等到六月之后。
六月黄比如今的早蟹要美味的多,那时候才能让南枝吃更多,不过螃蟹属寒,也不能吃太多。
如今给南枝包的蟹黄汤包之中也将生姜剁成姜蓉,然后和内馅搅匀,用来沾汤包的醋碟里也会加姜丝。
南枝属于既重口腹之欲,又十分克制。
听到有蟹黄汤包可以吃,他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
“回皇庄,就在皇庄吃!”提到吃他就来精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