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同人耽美>

穿到北宋当权臣 上(255)

作者:醉酒花间 时间:2025-01-31 10:54 标签:爽文 无CP 穿越时空 轻松 基建 历史衍生 七五

  粮草军饷啊?凑一凑总能凑出来的。
  微笑.jpg
  苏景殊:!!!
  白玉堂:!!!
  他们是不是听到了点儿不得了的东西?
  白五爷难得有些紧张,“公孙先生,这是我能听的事情吗?”


第105章
  *
  苏景殊和白玉堂听的紧张又刺激,他们之前打听的都只能叫八卦,这才是真正的朝堂辛密。
  之前是朝中文臣压着武将打,之後是官家和朝中文臣对打,对吗?
  新官家上任三把火,烧他丫的!
  俩人越听越激动,继续继续,公孙先生再多讲点,他们俩一定把今天听到的都烂在肚子里,亲爹来了绝不透露。
  只要官家有灭夏的心,後勤供应什麽的就都不是问题。
  车到山前必有路,能走一步算一步。
  後世的经验已经说明“攘外必先安内”的策略不合理,不知道官家一边攘外一边安内能做成什麽样,反正肯定不会比现在更差。
  官家放心飞,有事自己背~
  公孙策:……
  他只是想让这俩人不用担心正在西北打仗的武将,但是效果好像好过头了。
  他说的是大宋拿下绥州後以绥州为中心布局横山牵制西夏,然後再筹谋出兵灭夏,这俩人是不是只听到了後半句?
  年轻人呐,就是这麽异想天开。
  公孙策收好舆图,不掺和俩小子的畅想,回里间继续处理剩下的文书。
  今天加班加点干完就能安心放假过年,早干完早安生,累了一年他得好好休息休息。
  不对,他还得去写个改造开封府食堂的章程,干完手里的活儿也安生不了。
  行吧,能者多劳,他写就他……他觉得可以换个人写。
  外间,白五爷怒气冲冲的过来开开心心的走,他本来想着再去西北一趟,万一有什麽事情狄青不方便做,他这个武艺高强的江湖人还能帮帮忙。
  现在没事儿了,有官家给西北军当後盾,没有什麽事情是西北军的将领不方便做的,大过年的还是留在京城舒坦,他留在京城看热闹就行。
  白玉堂开开心心的翻墙离开,看的展昭直摇头。
  有门不走非要翻墙,什麽破毛病?
  他跟着包大人之後就开始走正门,没有必要绝不翻墙,比大内侍卫都规矩,白玉堂想和他比还是不太行。
  另一边,苏景殊送走白五爷然後美滋滋的回去继续帮忙处理文书,干完活儿一起吃饭,结果一顿饭过去,改造食堂的计划书莫名其妙就落到他身上了。
  公孙策慢条斯理的站起身,“能者多劳,景哥儿有经验,这事儿交给你再合适不过。”
  展昭重重点头,“是极是极。”
  他们要求不高,按照太学食堂的标准来就行。
  开封府的经费比太学多,三院六曹官差衙役临时工加起来几百上千人,民以食为天,改善食堂迫在眉睫。
  “计划书倒是好写,但是这事儿还要交给我娘吗?”苏景殊不太确定的问道,让他娘来接手是一种写法,全盘交给开封府又是一种写法,差别还是有一点大的。
  展昭兴致勃勃的提意见,“要交给程夫人。程夫人愿意的话,还能让你家的厨娘来府衙教府衙的厨子做饭。”
  苏景殊:……
  免谈!
  总之,在包大人的准许下,程夫人又接到了一单大生意。
  公孙策把活儿推出去,非常愉悦的开始闲暇的放假生活。
  连开封府都开始放假,可见真的到了放假的时候。
  假期里的京城天天都是文集雅会,今年有好些回京述职的官员,读书人之间的诗酒应酬为汴京的酒楼贡献了很大一部分营业额。
  苏景殊以为他爹这段时间应该天天不着家,但是很稀奇,这些天每天起床後都能在家看到他爹。
  说是出门玩没意思,不如在家看书,结果说完之後立刻被娘亲给拆穿。
  什麽出门玩没意思?借口,都是借口。
  真相是他爹不知道怎麽得罪了他们家二伯,二伯回京後会和同僚应酬交往,文人的交友圈就那麽大,为了不在外面偶遇二伯,他爹愣是在家窝着也不敢出门。
  苏景殊:……
  爹啊,多大人了还这麽怕哥?
  什麽事情这麽严重?说出来让全家高兴高兴?
  然後,小小苏就因为笑的太大声被赶出了家门。
  出门就出门,他去找白五爷玩,五爷过年留在京城,能带着他飞檐走壁到处吃瓜。
  新的一年在爆竹声中到来,皇帝在金明池正式举行登基大典,并封长子赵顼为皇太子,改元治平,大赦天下。
  改名为赵顼的赵大郎不太高兴,他感觉他爹给他改的新名字是在内涵他,“不就是之前让娘亲天天给他送补药吗?堂堂皇帝未免太过小气。”
  他又没说错,太医的确说爹爹身体虚需要好好补身体,难不成只能太医说不能他说?
  他不说爹爹就不虚了吗?
  苏景殊忍笑忍的艰难,说实话,他觉得新晋太子殿下被官家内涵一点都不亏,但是该哄还是得哄,“顼是好字,上古颛顼帝‘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官家这是对殿下寄予厚望。”
  什麽虚不虚的,和他们殿下的名字没关系。
  赵大郎叹了口气,“不这麽想还能咋?谁让他是我爹呢?”
  赵顼就赵顼吧,反正没人会喊他的名字,他叫赵什麽都不重要。
  登基大典之後,官家给长子改名并立为太子,次子赵仲乱改名赵颢,封东阳郡王,幼子赵仲恪改名赵頵,封乐安郡王,女儿们也都加上了封号,大宋正式进入新官家的时代。
  朝中大臣的政治嗅觉非常敏锐,经过大半年的相处,他们终于意识到当今官家和仁宗皇帝不一样。
  看上去脾气好没用,秋後算账更吓人。
  皇帝不好惹,大臣们灵活调整底线,态度立刻就软了下来。
  对于这个结果,官家表示非常无语。
  他以为开年後要和朝中大臣们大战一场,都已经做好“满朝文武都和他对着干,政令发不下去,诏书没人搭理”的准备。
  结果可好,他准备好了,大臣们那里没动静了。
  行吧,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朝臣听话不是坏事儿,希望他们能一直这麽听话。
  官家不知道的是,朝中宰辅对他这个官家其实很满意。
  不怕官家有脾气,就怕官家没脾气。
  官家不是内廷长大的富贵皇子,他在宫里生活过,也在民间生活过,对朝堂政事有着他自己的看法见解。
  皇帝年轻意气用事没关系,这样才更显出他们这些宰辅之臣的重要性。
  如果官家对什麽事情都没有自己的看法,朝臣说什麽就是什麽,那对他们而言才是大麻烦。
  他们要做的是有功于社稷的贤臣,而不是独揽权柄的佞臣。
  好事成双,朝中暂时平静下来,西北边疆也频频传来捷报。
  种谔种将军连下西夏六座城寨,狄青狄大元帅三战三捷攻下兰州,还拿下了屯有大量粮草的龛谷城,打的西夏兵马望风而逃,梁太後扛不住朝中压力不得不亲自派人到阵前求和。
  留在西北边城的使节团终于等到出场的机会,一个个摩拳擦掌比西北军都激动。
  大宋的将士们奋勇杀敌,他们也得唇枪舌战为国争光。
  已经被大宋打下来的地盘别想再要回去,西夏没资格和大宋掰扯自古以来,非要掰扯的话连西夏都是大宋的,他们现在迷途知返放弃国号奉大宋为尊也来得及。
  不过这事儿想想也不可能,梁太後以汉人的身份执掌西夏朝堂已经是举步维艰,她要真透露出放弃国号奉大宋为尊的想法,党项人能直接把梁氏一族给灭了。
  没法靠嘴皮子灭国,能为大宋多争取点西夏特産也行。
  今时不同往日,如今应该是西夏求着不和大宋开战,而不是大宋紧张兮兮的生怕党项骑兵入侵。
  风水轮流转,前些年的嚣张都是用接下来的忍气吞声换的,大宋憋屈了那麽多年总算能扬眉吐气看对面憋屈,他们不从对方身上撕下一大块肉都对不起将士们在前线那麽拼。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