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同人耽美>

穿到北宋当权臣 上(339)

作者:醉酒花间 时间:2025-01-31 10:54 标签:爽文 无CP 穿越时空 轻松 基建 历史衍生 七五

  孤身赴任?不存在的。
  襄阳王被押送回京,襄阳城已经没有别的事情必须要包拯等人处理。
  等蒋平将擅长治水的毛九锡父子请到襄阳城,包拯见了毛家父子一面,确定那父子二人谈及治水都言之有物,的的确确是能治水的贤才,然後就将人推荐给了金辉金太守。
  巡视河工有金辉,朝廷新派到荆湖两路的官员也陆陆续续上任,包拯等人将襄阳王相关的各种事情安排好,钦差团队便浩浩荡荡的啓程回京。
  回京的队伍里没有狄青。
  狄大元帅:QAQ~
  襄阳王私藏的兵马粮草很多,先前负责步军马军的蓝骁被他们抓住,粮饷私兵尽数归官府处置,步军马军这边处理完了,还有个水军一直藏着躲着不肯露头。
  水军头头钟雄绰号飞叉太保,是军山寨的大寨主,据说礼贤下士招揽群雄要追随襄阳王造反,如今襄阳王被押送回京,他那军山寨中的群雄也没动静了。
  襄阳王府那些身家清白的江湖人重获自由後没有直接散去,而是自告奋勇去军山寨打探钟雄的动静,结果可好,那钟雄竟然想改邪归正。
  如果襄阳王没有被抓,他改邪归正还能有几分可信,现在襄阳王和他麾下的亲信都被押到京城审问,就剩下他钟雄一个掌管水军的将领没有落网,这时候说他想改邪归正想糊弄谁啊?
  狄青对钟雄的说辞一点儿都不信,但是他不擅长在水上打仗,找山头剿匪还行,遇到水上的寨子就只能给襄阳一带的水军打配合。
  军山寨听上去厉害,在襄阳王已经被抓内部人心惶惶的情况下也不是很难打,就算里面囤了足够他们吃十年的粮食,人心乱了也撑不下去,不过半个月便被官兵拿下。
  钟雄被押送回京,其他水军交由金太守处理。
  能收编的收编,不能收编的、哦、没有不能收编的。
  大宋的厢军无所不收,莫说是想要造反的正规军,就算是地痞流氓山贼劫匪,只要朝廷肯出钱也能摇身一变成为正规军。
  厢军的地位比不过禁军就是这麽回事儿,禁军将士好歹是精挑细选选出来的,厢军的士兵鬼知道都是什麽来历。
  朝中不止一次有官员提议缩减厢军数量好减少军费支出,但是还有另一部分朝臣怕裁撤的那些士兵重返民间後会再次成为地痞流氓山贼劫匪扰乱民间治安,觉得宁肯多花点钱很值得。
  双方来来回回吵了几十年,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哪边占上风的时候都有,问题至今没解决。
  等到襄阳王麾下的领兵之人尽数归案,狄将军依旧不能回京。
  襄阳这块儿平定的差不多了,还有荆湖两路等着他去平定。
  荆州水灾造成周边几州都不得安宁,荆湖南路离得远被影响的不多,荆湖北路这边的民乱是一天都没有停过。
  王伦被押解回京并不能让已经发生的民乱消失,地方官兵的数量不够镇压民乱,要让荆湖两路安定下来还得靠禁军。
  狄大将军来回奔波平乱,夜半时分甚至会绝望的想到他回京的时候孩子已经周岁会跑却不认识他这个亲爹的可怕场面。
  京城的年轻才俊那麽多,万一公主移情别恋给他们的娃找个比他年轻还比他有才的新爹,他连哭都不知道去哪儿哭。
  狄大将军的担忧无人知晓,已经回京的钦差团队汇报完工作後各回各家。
  开封府铁三角回他们的开封府,白护卫让人打扫出个院子给未来的沈幕僚住,临时御史小小苏则是卸了差事继续当他无官一身轻的状元郎。
  “状元郎回来啦?”家门口,大苏朝门口的小弟招招手,“快来让二哥看看,不得了不得了,两年不见我们景哥儿真是不得了。”
  苏景殊惊喜不已,“二哥,你什麽时候回来的?”
  苏轼笑眯眯的接住小炮弹、唔、长个儿了、接住大炮弹一样冲过来的小弟,“官家要开制科考试,欧阳公推荐我和子由回京应考,这就回来了。”
  “制科考试?什麽科?”苏景殊刚从外面回来,还不知道官家要开制科考试。
  制科非常选,必待皇帝下诏才举行。
  最开始的制科考试还能自荐,现在不许了,想参加考试只能由朝中重臣推荐,白身要应考的话还得经过地方官的审查,反正就还挺严格的。
  新科进士要离京赴任,官家看好的新苗苗要过几年才能回京为他所用,这是一刻也忍不了,科举要等好些年,索性就开个制科招人对吗?
  嗯,很符合他们官家的性子。
  苏轼晃晃脑袋,“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
  苏景殊:……
  这名儿还真够长的,看出来官家是想什麽人才都要了。
  他听过志烈秋霜科、足安边科、才膺管乐科、直言极谏科、文辞雅丽科、博学宏词科,这些科一听名字就知道要的是什麽样儿的人才,官家新开的这一科直接二合一,很好,压力来到了应考的士子身上。
  “我还听说官家想从新科进士中挑人参加制科考试,其中重点就是你这个状元郎。”苏轼好友多,消息也灵通,家里没有外人,说起这些也不用藏着掖着,“让你现在就去地方任职官家不太放心,可是让你再留在京城上三年学官家也不太乐意,所以他想着让直接入馆阁。”
  苏景殊睁大眼睛,“我?入馆阁?”
  他连当御史都不够格儿,还入馆阁?
  官家是不是还没睡醒啊?
  大宋的馆阁就是三馆一阁,昭文馆、史馆、集贤院是三馆,阁是秘阁,就是那个抢了秘书省藏书职能的秘阁。
  昭文馆掌管收藏经、史、子、集四部及修写校勘等事,史馆负责监修国史,集贤院负责收藏校勘典籍。
  听上去只和书打交道,实际上却远不止那麽简单。
  他身上有个秘书省正字的闲职,但是秘书省和馆阁的含金量完全不能相提并论。
  三馆一阁除了藏书编书其实还可以叫图书馆、史志办、编辑部等各种相关的名号,那是太宗皇帝亲口说过的“储养俊才、培育顾问”的地方,天下读书人都趋之若鹜。
  他这个年纪要是能进馆阁,估计比他考上状元还令人震惊。
  苏轼耸耸肩,“所以说官家只是想这麽干,并没有这麽干,他说出这个想法的时候就被政事堂的几位相公一起否决了。”
  大宋的馆阁官职分三个等级,第一等是集贤院修撰、史馆修撰、直龙图阁、直昭文馆、直史馆、直集贤院、直秘阁,也就是修撰、直馆、阁、院一级,第二是为集贤、秘阁校理一级,第三等是馆阁校勘、史馆检讨一级。
  第一等主管各馆阁具体事务,第二等负责书籍编纂、勘阅,第三等负责正字、检阅等事宜。
  国史的重要不言而喻,能进馆阁的都是大才,随便挑个人出来都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博学之辈。
  以他弟的年纪,让他去秘阁读书还行,去三馆一阁当差就算了。
  苏景殊心有戚戚,馆职的确很好,可是他没那个资格。
  馆阁有多清贵呢?朝中大臣若推辞馆阁之职能被认为无意功名不求仕途。
  没错,他说的就是现在还在江西老家的王安石王叔父。
  就前几年王叔父没走的时候,朝廷多次委任他以馆阁之职他都拒绝不接受,满京城的士大夫都觉得这人不同寻常,连馆阁之职都能拒绝,肯定不是一般人,想登门和他交朋友的差点把他家的门槛都踏破。
  因为王叔父连馆阁之职都能拒绝,朝廷生怕他什麽时候辞官不干,想着法儿的给他升官,直到他答应任直集贤院、知制诰才算作罢。
  接受了就好,接受了就不担心他辞官不干了。
  当然,当时接受是接受了,最後还是没留住。
  王叔父和王小雱已经走两年多了,不知道守孝的三年之期过去会不会回京。
  大宋没有新科进士直接进馆阁的前例,就算要进馆阁也得先在别的职位上干一段时间在後去考,通过考核才能被征召入内当最末等的修勘。
  正常情况下馆职人员的升迁就是按等递进,先干挑错别字之类的杂活儿,然後再负责书籍编纂、勘阅,最後才能升到管理馆阁。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