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士系统在三国(184)
其实倒也不能说完全不明白,曹操之前猜测对方是跟其他人一样,有点羡慕嫉妒恨作祟,但现在听亲爹这话的意思,似乎事情并不仅是如此。
曹操:“儿确有此疑,望父不吝赐教。”
曹嵩:“先帝待那陆伯安如何你也是知晓的,我之前为太尉时,有一次前去与陛下说黄巾情况,正巧遇上他们在拿着皇陵舆图说身后之事。”
“我儿,你可知那陆伯安可是已然与先帝说好,他死后是要葬入文陵的。你既然心有大志,如何将这等定姓之臣带于身侧、多有信任。”
不是死后殉葬的那种葬,而是如霍光等人那般死后陪葬入皇陵之中的葬。
这年头,大家讲究的都是一个事死如事生,这种连自己死后要埋在哪里都给定下来的情况,已经足够说明很多事情了。
几乎所有人都觉得陆离是灵帝纵情人生中难得的纯情,但曹嵩认为他俩分明有染!
曹嵩说这话的语气,好似自己发现了什么惊天大秘密,可实际上这事陆离都习以为常了,宦官也几乎人人都有所知晓,只是他们为了不让自己的地位受损,对外隐瞒了消息,这才让曹嵩搞出了这种在知情人看来有点知道点小事就咋呼的阵仗。
说来曹嵩这人在身份方面也是有些尴尬在身上的,作为官宦之后,曹操这种隔着一辈的都不免被蛐蛐,更不用说他这个宦官养子了。
因为这个身份,他被士人隐隐排斥。
又因为曹腾跟张让他们不是一路的,曹嵩本人又不是宦官,他也没有特别被官宦集体所接纳,在曹操棒杀了蹇硕的叔父之后,那就更是如此了。
这就导致了这种十常侍早已知晓的事情,他无意间撞上了,还以为自己撞破了什么天大的秘密。
不过在宦官被几乎清洗了个干净后,他倒也真的算是为数不多的知情人了。
事实上对于陆离陪葬帝陵这事,曹操在惊讶一瞬之后立刻就平静了,这确实是当初陆离能够从先帝那里得到的待遇,不过这是到底没有明文定下,最后到底跟谁葬在一起还说不定呢。
毕竟有些人已经死了,有些人可还活着呢。
实际上,曹嵩的这番话里面更让曹操震惊的,是曹嵩所说的“心有大志”。
总感觉亲爹说的大志,跟自己现在真切有的大志,恐怕不是同一个大志。
哪怕震惊,曹操也不曾失态:“父亲此言何意?”
曹嵩觉得自己可以解曹操的反问,“事以密成,语以泄败”,谨慎一点确实没有什么毛病,但是对着亲爹就没有必要这样了吧。
曹嵩:“孟德难道当真不懂吗,当年秦失其鹿,高祖应运而出,成就汉室江山,如今天下再乱,袁公路不过有一玉石,便敢称帝,我儿难不成便甘于为人之下吗?”
曹操:……
曹操突然发现自己身边真的有好多隐藏的激进派啊,亲爹,你还记得当初我要募兵讨伐董卓的时候,你一个子都吝啬于给我时的谨慎模样吗,现在的你好让人陌生啊。
他倒也不会洗白说自己是个毫无野心的大汉忠臣,这话身边的自己人听了都未必相信。
但实话实说,曹操如今的野心,还停留在霍光阶段,可是他亲爹好像已经快进到王莽阶段了。
也就是曹嵩不知道曹操在想什么,不然高低得强调一下:什么王莽啊,晦不晦气,我说的明明是高祖!
至于为什么当初保守,现在激进,为别人的江山拼死拼活,与为自己家的未来赴汤蹈火,这能是一样的吗?
曹嵩是个很会做生意的人,对于得失也自有自己的一番计较。
但要让陆离知道的话,他会评价这父子俩的区别,就是英雄人物与利益之徒的区别。
至于曹嵩的那番计较,也不过是将世家在某些方面的软弱性与妥协性,包裹上了一层性的外衣。
有的时候人与人之间互不喜欢,或许当真是有道在的。
不幸又值得庆幸的是,不论是曹嵩、曹操,还是陆离,他们都不曾拥有读心术,所以很多难堪的想法不会被直接知晓,就能被亲近的人在解读的时候帮忙裹上一层滤镜美化一二。
曹操正色对曹嵩道:“父亲,儿有雄心壮志,在于匡朝宁国,令天下得以太平,百姓得以安乐,叫外敌不敢来犯,使内部无有生乱。”
“至今为止,仅此而已。”
第134章 二合一(含一章营养液加更)
曹嵩日益增长的野心需求与未来展望,碰上如今仍然装载着大汉忠臣心肠的曹操,那自然是要多矛盾有多矛盾的。
无奈形势比人强,他就算是当爹的那个,也没办法逼着自己如今有兵有权的三公儿子做什么。
不仅在这方面没办法做什么,在有关陆离的事情上,他显然也没能让曹操改变主意。
从曹嵩这里得知了陪葬之事,曹操半点不曾怀疑不说,也没有找陆离就这件事情说什么的意思,没必要,真的没必要。
那都是过去的事情了,何必非要翻旧账一般的拿出来斤斤计较呢,耿耿于怀是不被偏爱的人喜欢做的事情,曹操又不是这样的存在。
在陆离隐隐有所猜测的半知半觉中,一个不算危机的危机就这样轻易渡过去了。
陆离看着自己的后世传唱度任务在一觉醒来后变成了百分之九十九点三,结合一下昨日曹昂去司空府叫亲爹回家的行为,对于功臣已经有数了。
曹操的举荐被批复后,陆离如今走马上任成为了大鸿胪。
三公九卿,九年制义务教育下人人都不陌生的词汇,如今自己也算是当上了,真的是……也没有特别令人激动。
陆离扒拉了扒拉自己的政治生涯,他十年前就已经享着与九卿相等,甚至略胜一筹的俸禄,却在十年之后才真正成为九卿之一,这到底算是高升了,还是倒退了呢?
不过别的不说,如今大鸿胪这个官位确实如刘协所想,是个闲职中的闲职,但是考虑到陆离其实还在曹操那里兼职着谋士的工作,所以就还好。
——不会忙碌到昏天黑地,却也不至于闲散到毫无事情可干。
东汉的三公九卿,九卿分成了三波分别隶属于三公中的一位。
其中大鸿胪隶属于三公中的司徒,但因为如今司徒一位暂且空缺,其职责暂由曹操兼领,所以他一个大鸿胪去司空府报道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吧。
郭嘉在不动兵的情况下,打眼看起来在曹操的一众下属中就属于是干活相对较少的那个,毕竟他主攻的方向是帮着曹操进行军事谋略方面的参谋工作。
而在同样干着闲职的陆离来到之后,他们俩算是互相有了闲散搭子了。
陆离寻思了寻思,拉着郭嘉在司空府复制出了他们当初在徐州的事业——种田与养鸡。
虽然是曹操自己批了他们的申请,但是看到这俩人搞出来的菜园子与鸡圈,还是搞在了进入司空府的必经之路上,曹操这个赞同者也不免有几分奇怪的感觉。
他们俩这么干也不是纯粹闲着没事干了瞎胡闹,知不知道什么叫做上有所好,下有所效啊,他们这分明是在通过这种方式,展现他们家明公对农事的重视。
曾经在乐安郡对于上下情况深有体会的陆离,可太清楚大家做阅读解的能力了。
事实也确实不出他们所料,这些日子进出司空府的官员,眼看着备受曹操宠信的两个人,一个在菜园子里面除草、浇水,一个端着一个盆撒鸡食,每每进入司空府都避不开这个场景。
没人觉得他们这是闲得没事干了,这分明就是专门演给他们看的政治表演。
虽然好像只有他们两个人在演,但大家又好像看到了一旁站着一个巨大的曹操阴影在注视着他们,冰冷的眼睛透露出质问的话语:我的意思,懂?
大家:懂懂懂,必须得懂!
特级演员都请出来了,还表现得这么明显,这要是还不懂,那都不会被解为你反应迟钝,大家只会觉得你存心跟人对着干。
曹操看着自己桌上的一大摞“阅读解作业”,都不知道该夸一夸两个勤劳能干的谋士别出心裁、确有奇效,还是羡慕一下当初陆离在乐安郡名正言顺的“府君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