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士系统在三国(93)
而陆离在这番自省中表现出来的对仕途的心灰意冷,更是陶谦万万没有想到的,这似乎是一种懦弱,但能够拿得起放得下,又何尝不是一种洒脱。
别管人家这话是真心的,还是用来委婉拒绝你的说辞,话都说到这个地步了,再继续那就不礼貌了。
虽说陶谦的拉拢压根还没有正式开始,谈继续似乎有些奇怪,可两人都很清楚,这番话之后,有些话句注定不能说了。
因为提前做好了失败的准备,陶谦对于确实到来的失败倒是没有过于沮丧。
有些话虽然不能说了,但有些话还是可以说的:“伯安切莫如此自轻,此间之事若真要论错,天下众臣无不错之人。”
况且真要说的话,他们已经死去的先帝与宦官才是最错的那一波。
哪怕他们死了,先帝大家没法说,但宦官就算全都死了,在士人们这里也绝对不存在分毫的人死事消的情况。
这天下谁没被宦官害过,那都不算是大汉人。
哪怕没有被直接害过,那也至少被间接害过。
不说别的,当初南宫大火后对着先帝出的收税主意,直接祸害了大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黑山贼现在还没有被处好呢。
而远了不说,陶谦本人就是个曾经被宦官间接害过的。
当年他跟随皇甫嵩一起征讨北宫伯玉,结果因为张让等人的陷害,皇甫嵩被被贬官了,后来换了当时的司空张温顶上,两人起了冲突,陶谦差点被徙到边地去。
虽然后来两人关系很好,陶谦颇受对方倚重,但差点被徙到边地也是真的有的。
陶谦选择性无视了他俩起矛盾是自己先挑的事,反正自己没错,对自己颇为倚重的张温也没错,那是谁的错呢,自然是宦官的啊。
哪怕现在宦官们已经死了一年多了,但仇恨官宦在如今依旧是政治正确的一种。
对于这个政治正确非常清楚的陆离,听着对方话说着说着就说到了对宦官们的批判上,那是一点都不觉得意外。
而另一边正在谈论哲学的一群人一听到这个,就好像沙僧听到了孙悟空说话,这怎么能不跟一句“大师兄说得对”呢。
可这真的全是对宦官的仇恨吗,或许只是对皇帝的仇恨没办法说,便尽数通过宦官进行发泄了。
也或许是因为陆离在这里,他们不好说,也许等他走了,他们会说个够呢。
就算真的发生了这样的事情,陆离一点都不会觉得意外,这不是政治正确,却是受害者对于加害人一种所应有的愤恨。
哪怕受害者们,至少能够出现在这里的受害者,并非全然无辜。
都踏进官场里,哪里还有什么无辜的人呢?
没有那么多戮力同心,有的是你争我抢,三公就只有三个,九卿就只有九个,谁也不想当被挡在外面的第四个人、第十个人。
而如果不巧你就是第四个、第十个,难道要认命吗?
认命还混什么官场。
自然是要想办法将那三个、那九个,拉下来一个、两个,甚至是更多。
将上面占据了位置的人拉下来,将想要跟自己竞争的人踹出去,将下面蠢蠢欲动想要将自己拉下来的人牢牢挡住。
在对敌人毫不留情的同时,你也要交足够多的朋友,让更多的人加入你的利益,维护你的利益,成为你的利益。
刘宏在这方面做的其实就很好,区别不过是他是作为皇帝在做这种事情,还是一位实权皇帝,所以让人很难有还手之力。
如今恨他的人,在某种程度上又何尝不是对他某种成功的肯定呢。
可这份成功在他死后,带给了大汉什么呢……
宴会之后,谢绝了陶谦安排的好地方,郑玄带着一群人找了个适合隐居的地方作为居住点。
正史中,郑玄隐居在下邳南城之山栖迟岩下的一所石屋,如今换成彭城,还是石屋。
陆离看着那石屋,莫名有种越活越倒退的感觉。
隐居的茅草屋住过了,郡府住过了,洛阳的皇宫他也住过了,现在住住徐州的石屋似乎也没什么问题,就当是体验古代住所的多样性了。
陆离不是一个不能吃苦的人,但他同样不是一个喜欢吃苦的人,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他从来不会没苦硬吃。
虽然他现在好像没啥条件,但是他有生活经验啊。
时隔多年,因为出现过雌鸡化雄事件,导致陆离没能在洛阳侍中寺大展拳脚的养鸡事业,现在在徐州得以继续。
陆离先是带着一群人将“养鸡场”圈好,然后带着一群人找了好几处买够小鸡仔,陆氏养鸡场徐州分部就此成立。
如今已近秋日,你要种粮食是不合适了,但是把周围荒地提前收拾出来,房屋边上圈一块种点菜还是可以的。
陆离兴致勃勃,好像终于真的走出过往阴霾了,大家见此自然不会扫兴。
不就是圈鸡圈吗,圈!
不就是买鸡仔吗,买!
不就是开荒地吗,开!
不就是种种菜吗,种!
但事情办着办着,怎么就有些不太对劲了呢?
一开始大家看着陆离兴致勃勃的又是养鸡又是种地,还以为对方是向下的一种“附庸风雅”,又或者是精致生活过够了,想要体验一下民间风情。就好像大鱼大肉吃多了,不免想要吃吃清淡小菜一般。
谁知道真的干起活来,陆离那叫一个手脚麻利,锄头挥的比挥剑还要熟练,仿佛终于回到了自己最为熟悉的赛道之上。
大家:???
不少人拿出了自己曾经抄录过的《陈情表》,感情你写的跟你爹在山上的守孝岁月中的“躬耕”,不是耕个一天两天,不是挥两下锄头,而是真的实打实一直干啊?!
大名鼎鼎的陆侍中都穿上短打下地干活了,你好意思就这样在旁边看着吗?
那边的动静也没有瞒着,陶谦很快就听说了这边一群人养鸡种菜,还在开垦荒地,立刻送来了农具与牛,其中还包括陆离曾经搞出来的曲辕犁。
但他以为的农活是郑玄的弟子们在干,陆离与郑玄美美的在一旁围观。
这叫有事弟子服其劳。
可实际上不仅郑玄也下场干活了,这些事情本身还都是陆离带头搞出来的。
嘶——
你想想那张脸,再想想那些事,两者竟然是可以搭配起来的吗?
怀着些许不相信,陶谦还亲自来看了一眼。
这一眼看过去,悬着的心彻底死掉了。
那个穿着短打,在地里干完活伸手随便摸了一把汗,离开田地随便就地一坐的,真的是陆离陆伯安吗?
先帝啊,你知道你最爱重的侍中是这样一位侍中吗?
陶谦觉得自从先帝死后,这个世界真是越来越奇幻了,让人真的完全看不懂。
别说郑玄那群弟子,他都忍不住拿出《陈情表》好好看了一下,忍不住想这里面到底还有多少写实部分。
当年因为先帝的推广,大家都当这是孝道方面政治正确的一种典型案例,大多人都属于信了里面有真的,但不信里面全是真的。
甚至还有人觉得全都是假的,这只是陆离用来搏声名、拒绝去洛阳的一种托词。
但现在在陶谦看来,《陈情表》简直跟他的作者一样,常看常新。
陆离的徐州生活就这样“平平无奇”的开始了。
每天学学习、种种田、再喂喂鸡,过的比曾经在亲爹身边都舒坦。
如果少一点慕名前来拜访的,那就更好不过了。
但凡当初他在青州乐安郡搞招聘的时候能来这么多人,他当初也不至于很长一段时间一个人干多个人的活。
陆离的日子平平无奇,外面却有的是人过的惊心动魄。
通过荀谌等人的“好言相劝”,如今袁绍已得冀州,曹操助东郡击破黑山贼,被袁绍表为东郡太守。
听说陆离如今人在徐州,也不知道袁绍是怎么想的,还专门让人送了一封信过来。
收到信件的陆离看都没看,直接就当着送信之人的面将信丢入火中,决绝之意断无转圜之可能。
来人早早就被袁绍交代过,可就算如此,见到陆离真的这般做也不免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