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悍屠户太旺夫[种田](147)
卫文康老实点头,“州学的老师是要好些。但州学需考试才能入学,且束脩极贵,一年三十两。”
“三十两?”柳天骄想到大地方的读书开销大,万万没想到能这么大,忍不住痛心,自己先钱留下的一百多两银子怕是只够卫文康念三年的书。“那考试是不是很容易,这么贵的束脩,哪有那么多人上赶着当冤大头?”
“不容易,秀才方有考试资格,五中取一,但成绩优秀者可免学费。”可谓是优中取优,好些学生去州学为的就是强有力的同窗们。
“多优秀,早说啊,有这口子就行,凭你的才学,定能多省些。”
“每年学业考试前三十名。”
“哦,那州学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五百名。”
柳天骄感觉天都塌了,“……开什么玩笑,现在秀才这么不值钱吗?“
第125章 宴请
“不对, 卫文康,你是不是欺负我不会算数,整个江东州一年才考五十个秀才,十年就五百个, 全捞进去也不够州学装的啊。”
卫文康有些诧异地看向柳天骄, “不错啊, 这么大的数都会算了, 孺子可教也。”
“哼,我又不是猪, 每天都跟着学,总会不同啊。快说,你是不是糊弄我,州学怎么可能装得下五百个学生,总不能在州学念个三四十年吧?”
“州学规定,一位秀才在州学求学时间最长不得超过十年,因而州学照理说是不该有那么多学生的。但咱们江南向来文风兴盛, 江东州作为其中的佼佼者, 很多北方学子都慕名来求学, 我听说如今州学里北方学子已经超过三成了。”
正因北方学子的队伍还在日渐壮大, 读书人间的南北之争也在江东州的州学中初见端倪。当然, 这是日后卫文康真进了州学后才考虑的, 不用跟柳天骄细说。
柳天骄长见识了, “原来咱们江东州这么厉害的啊, 那你有把握考上州学吗?”
卫文康试图说服柳天骄,“也没有必要去州学,县学也挺好的,离家近。”
“你该是怕考不上吧?”柳天骄狐疑地看向卫文康, 苦口婆心道:“怎么,考上秀才了懈怠了,我跟你说,你这么聪明的人,只考个秀才简直是浪费人才,就该考举人当官。日后一个小小的村长算什么,咱们说撤就把他撤了。”
卫文康瞧他半天不开窍的样子,实在是忍不住了,“州城离家那么远,一次往返就六日,我要真去了州学,日后我们可能一个月都见不了一次面了。”
柳天骄终于反应过来了,“对哦,我怎么没想起这茬,往返就六日,你要一月回来一次,还上什么学?一年三十两的学费起码浪费八两。”
卫文康:“……柳天骄,我离家那么远,你就不会想我吗?”
“应当会想的吧,不过你正是奔大前程的时候,总不能因为这点小事就阻拦你去州学。“柳天骄说着还觉得自己挺善解人意的,“你放心,家里的事我都能操持好,你只管安心念书就是。”
卫文康意味不明地看了柳天骄一眼,然后转身就走,决定今晚都不理他了。
柳天骄瞧着他的背影,暗地里嘀咕,“咋还生气了,难道真是学够了,不想去州学跟人受累了?”
至于卫文康是为了他不去州学,柳天骄觉得不太可能。不都说男人前程最重要吗,家里的妻儿那都是过日子的,但凡有点本事的都把妻儿放在老家挣前程去了,柳天骄觉得卫文康也该是这样的,至于放弃一切就守着对方过日子的,柳天骄没听说过。
“骄哥哥,骄哥哥,庄子买上了吗?”见到屋外有声音,江闵就跟小旋风一样跑了出来,没有谁比他更希望柳天骄能多攒些家底了,毕竟养着他们好几个饭桶呢。
“买上了,你猜花了多少钱?”
“四百七十两?”
柳天骄得瑟道:“就知道你猜不到,四百六十两。”
江闵配合地“哇“一声大叫,”那么好的庄子四百六十两就拿下来了?骄哥哥你可真厉害。”
“那当然,可惜大头不是咱们的。”
“再过两年就能买一整个庄子了,我会多卖些蘑菇的。”
“成,咱们把蘑菇生意越做越大,做到县城府城甚至州城去。“人的胃口都是一点点变大的,柳天骄以前觉得能吃饱穿暖,一个月能买上三五回肉就好了。后来家里起来了,又觉着多买几亩地,哪怕不做生意家里就能有银子入账就是最美不过的事。如今见了有钱人家的生活,却是觉着银子还是多了好,想买啥买啥。
“好,做到州城去,到时咱们就是江东州第一富商。”
“你俩一天就净想美事吧。”金泉笑着打趣他们,然后也感叹道:“日后只要不出个败家子,几代吃喝都不愁了。”
如今有了土豆红薯玉米这些高产的作物,他们这边的土地肥力又好,一般一亩水田半亩旱田就可以养活一个大人,柳天骄这十亩水田五亩旱田,可以养活十来个人了。当然,养活也就是饿不死而已,日常的柴米油盐或者想要偶尔改善一下生活,那就得打短工做杂工才行。
不过再怎么说,除非柳天骄和卫文□□他六七个娃儿,娃儿以后成了亲又是一大家子,否则他们家就算是吃喝不愁了。
金泉艳羡不已,同时越发觉得当时跟柳天骄混是一个再好不过的选择,老大的日子都起来了,他们这些小弟会混得太差?
柳天骄也高兴,只是心里如今有了大志向,也不会因为这点东西就开始消极怠工享受生活了。“哪里就能管几代了,家里多少人吃饭呢。对了,前几天托金叔找的帮工有没有消息?”
“正想跟你说呢,他对这事儿可上心了。寻摸了十来个人,最后一番挑挑拣拣后,觉得有两个人不错。”
“哦,哪两个?”
“一个是老井村的,叫李耕田的,个头不错,性子老实,干地里活一把好手,说是他家的粮食一年都要比别人家多打一成。”可别小看这一成,按一家三亩地来算,养个小娃娃不成问题,甚至就是大人也能把命吊起走。
金泉他爹也是有心了,知道柳天骄还要再买地,特地寻了这么个人才。“这么厉害怎么想着出来做工?”
“种地再厉害也得有地啊。他家老人前年生了重病,把家里四亩水田卖了两亩,如今就靠那剩下的两亩水田一亩旱田过日子,家里六七口人呢,再不出来寻个活路,人都要饿死了。
柳天骄点头,”倒是个孝顺的,他家老人救活没有?”
“哪里救得活,都病得那般重了,我爹都说他白白浪费钱。要不是念着他种地有一手,我爹都不想把人推到你面前呢。”
别说他爹冷情,大家都是穷怕了的,家里多少张嘴等着吃饭呢,白白把钱扔进水里,谁见了都得说个“傻”字。
这事儿柳天骄还真不好评价,毕竟怎么选都是没法子,“只要种地的能耐好就成。另外一个呢?”
“另外一个是杏花村的,姓周,叫周铁锹,看着个头不显,人倒是很机灵,以前是在县城当伙计的,如今成了亲就想就近找个活干。唯一不好的是,他家在村中名声不怎么样。”
柳天骄问:“为何,应当没有偷鸡摸狗之类的事吧,不然你爹也不会把人推到我这边。”
“那自然是没有,不过是老一辈的恩怨。你要是瞧上他了我再跟你细说。”
如今江闵好些时间都耗在念书上,柳天骄这儿还真缺个机灵的,便道:“成,改天叫他也过来,我瞧瞧,合适的话就一起要了。”
“一下雇两个?”
“嗯,家里活多,有合适的多雇一个也无妨。“柳天骄现在买了地不愁吃喝,底气足了不少。
“成,回家我就跟我爹说一声。”
地都已经过户了,柳金儿那边自然是要去说一声的。这种事情也不好托人,柳天骄便亲自去了,回来的路上顺便买了些吃食和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