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悍屠户太旺夫[种田](232)
锦记的东家闻言哈哈大笑,“他们这喜钱挣的真是又容易又艰难。”
老客户见他心情愉悦,心中有了底,开怀大笑,“这样的事情大家伙想破脑袋也想不到啊。”
用过饭食,老客户陪着锦记的东家往住宿的换云居走去,只见一路繁花似锦,绿草如茵,水流声若隐若现,叫人忍不住去寻觅,心中更是满意。“这造景的工匠也是好手啊。”
“是啊,我就没见谁家客栈这么舍得花银子花心思的。”
“不过这些都是面上的,还得看房间布置得如何。”
老客户小小玩了些神秘,“您见了便知,定不会失望。”
不过是一间卧房,能玩出什么花样?那锦记的东家走南闯北见得多了,不觉着会有什么太大的不同,孰料推开门一看连他都忍不住片刻的愣怔。样样摆件都是精品不说,最叫人欢喜的是房间的布局。两扇大大的窗户,望出去便是底下滔滔的江水,远处是云雾缭绕的山峰,驻足片刻便叫人觉着心旷神怡。
一扇窗户边摆着书桌和笔墨纸砚,想来在这儿赋诗作画定能文思泉涌。一扇窗户边摆着软榻和一张桌子,上面放着茶水和点心,热气腾腾的样子一看就是将将摆上的。
锦记的东家忍不住感叹道:“这个江云楼不得了啊。”
第200章 华清公子的骄傲……
这单生意对锦记得东家来说本就是小打小闹, 给谁做都无关紧要,见对方安排得妥帖,很爽快地就签下了契书。
老客户却是激动得险些泪流满面,他家几代人都是做油纸伞生意的, 守着一家小铺子, 日子过得不好也不差。老客户觉着自家的油纸伞质量好, 样式也不差, 不甘于现状,费了好些心思想要打开销路。
努力了一二十年, 小铺子换成了大铺子,单家油纸伞在江东州也有了几分名气,爹娘都很是欣慰,但真论起来,连个富商都算不上。
单老板都想着待儿子再老练一些就回家含饴弄孙了,偏偏机遇就这么来了。锦记杂货铺开遍华阳省,在京城也是有分店的, 与他家定下契书, 单家的油纸伞还愁销路?简直是做梦都能笑醒, 到了地下都能对着祖宗放肆吹嘘的程度。
江云楼好啊, 旺他啊。单老板下定决心, 日后谈生意必得来江云楼。
柳天骄收获了第一个忠实客户, 也来了些灵感。他家酒楼地段是偏远了些, 可真心想住的, 完全可以来回接送啊,关键还是怎么把名声打出去。人家都不知道这里新开了家酒楼,哪里可能会来住宿吃饭呢?像单老板这种对他家深有好感主动送上门的客户那是少之又少,总不能干等着运河通航的那日, 还不知道要熬几年呢。
于是这天从公孙鳌、卫文康、齐明泽到江闵、松明等人,有一个算一个,全被柳天骄聚集在了一起,目的只有一个,“大家都想想,怎么把咱家酒楼的名声打出去,让人一有吃饭住宿需求就想到咱们。”
江闵率先发言,“要不来场诗会,请人帮忙吹捧吹捧?”
柳天骄摸了摸他的脑袋瓜,笑道:“不愧是咱们小江闵,就是聪明。”
江闵红着脸羞臊得不行,“骄哥哥,你别这样,我又不是小孩子。”
柳天骄故作伤心道:“是啊,我的小江闵都是童生了,都跟你骄哥哥不亲近了。”
“怎么会呢,我跟骄哥哥永远都是最亲的。”明明知道柳天骄是在装样子,江闵还是闭着眼睛视死如归道:“摸吧,摸吧。”
那小模样看得柳天骄都不落忍了,又是心疼又是欢喜道:“我的小乖乖,怎么这么贴心啊。”
卫文康对这种过分甜腻的场面明显有些适应不来,轻咳一声道:“诗会倒是不难办,安排好了时间我发些帖子出去就是,只是佳句难得传颂更难。”
齐明泽点头,“除了科考外,住宿生意多半还是靠来往行走的商贾,如何把名声传到商贾中间,是咱们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众人都觉着他们说得在理,也说了些请孩童背歌谣、花楼编曲的歪招,但到底都是些费力费钱的主意,短时间内难以取得成效。
正在大家都苦思冥想之际,公孙鳌悠悠道:“扬名有什么难的?不过是借机造势而已。”
众人齐刷刷地看向了,除了卫文康和齐明泽这两个内敛的只在心里嘀咕,其他人眼里都写满了“你在吹牛”几个大字。
曾经为声名所累,恨不得就此销声匿迹的“华清公子”,万万没想到有一天会因为小小扬个名被人质疑,难得有几分不服气。“看着我做什么,本就是小事一桩,只是你们见识少而已。”
柳天骄怕把自家师父惹毛了,赶忙给人倒了一杯茶水,笑眯眯道:“哎呀,我们见识少师父您又不是头一天知道,还请赐教。”
“只会讨巧卖乖。”公孙鳌冷哼一声,到底没跟他们计较,喝了口茶水后道:“自古造势扬名的手段数不胜数,无非是讲究个稀奇有趣,众人闲聊时多个谈资。”
“那依师父您看,咱们这酒楼怎么能叫人觉出稀奇来?”
“法子很多,最简单快捷的便是借秀贤楼和迎客来的声望一用。它们在州城经营多年,名声无人不知,只要江云楼有一个方面胜过它们,轻而易举便能扬名。”
齐明泽道:“有道理,只是胜败如何评判,又该如何服众呢?”
公孙鳌道:“文坛有大儒,武林有盟主,商会也有会长。秀贤楼和迎客来独占鳌头多年,明里暗里的对头应当也不少,只要好处给到位,想必他们不介意帮着踩一脚。世人多是人云亦云之辈,有了带头说好的,自有人跟着发声。”
柳天骄呱唧呱唧开始鼓掌,“要不说是我师父呢,高,您真高。”
卫文康蹙眉深望了公孙鳌一眼,如此见地,也不知是什么样的家族才能培养出来。
既是打定了主意,众人很快就分头行动了起来。卫文康拉着秦百宣、沈知行等人筹办诗会,齐明泽带着柳天骄去联系商会。
卫文康这头很顺利,诗会本就是雅事,州学才子们看在他解元郎的身份上都愿意给些薄面,何况还有百两银子的彩头。只是如先前所料,影响力有限,只有些佳句在文人圈中流传。
商会那头就不是那么顺利的,原因嘛很简单,商人无利不起早,要价太高。一个个嘴上说着秀贤楼和迎客来根基深厚,不敢轻易得罪,实则不过是不愿看他们白白得利。总之,损人不利己的事情顺手可干,助人的事情那得要够报酬。
柳天骄气得要死,“一千两银子,他们怎么不去抢?要不就算了,我就不信江云楼没他们就没有出头之日。”
齐明泽经历得多,倒是很冷静,“待价而沽是商人的天性,无非是看不到利益罢了,这些年秀贤楼和迎客来的打压对他们来说已经是一种习惯了。毕竟州城来来往往的人那么多,秀贤楼和迎客来也不能全装下。”
“缩头乌龟,没有一点进取之心,活该玩不过人家。”骂着骂着柳天骄的心气倒是平了,“哎,无亲无故的,人家不帮也无可厚非。”
齐明泽:“……”该说什么好呢,骄哥儿这心态。
总之商会这边是暂时熄火了,柳天骄赁了几辆马车,漆上江云楼的印记,每日里停在城中最繁华的地段,只要有来往江云楼的,都免费接送,倒是吸引了一些喜欢柳家食肆的忠实拥趸者和一些有雅兴的客人。
住宿的生意比开业时好些,每日里稀稀拉拉几位客人,只勉强够两座院子的开销。无法,地方大景观多,维护起来颇为工夫。
眼瞧着柳天骄都把心态放平了,公孙鳌倒是不得劲起来。他堂堂“华清公子”,哪怕被流放,也能凭着本事一路爬回来,成了江东州数一数二的名厨,居然有天连家酒楼的声势都造不起来,还不如当年那些屡屡跟他别苗头却总是自取其辱的手下败将呢。
生意不好,又没想到有用的法子,柳天骄便只能每日守在江云楼,看看有没有什么能改进的地方。只是看了两月也没看出什么来,都整得跟个仙境似的了,伙计们也干活也再尽心不过,只除了位置偏僻,四周没有能闲逛的地方,柳天骄压根想不明白自家酒楼哪里还能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