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古代耽美>

天官纨绔(228)

作者:枫香 时间:2025-05-11 11:45 标签:种田文 穿越时空 宫廷侯爵 轻松 基建

  “哦。”赵淩摇头晃脑了一会儿,还是觉得十九岁就生孩子早了点。
  他到新宅,问了来福。
  来福立马就找出了三个箱子:“上面写着‘米’字,都是给大夫人的。”
  箱子上面封条都没拆。
  赵辰本来以为就几封信:“这么多?她们不是自己都刚到凉州,我还琢磨着给她们寄些什么东西过去,怎么寄回来那么多东西?”
  赵淩也不知道里面具体是什么:“那边基本的吃穿都不缺。我回来的时候,大批百姓已经迁徙了过去,开始开垦耕地了。”
  凉州有面积广袤的草场用来放牧,但有着更多的荒地。
  尤其是从铁脊关到锦宁关中间那一片,原先属于大虞和塔尔罕的缓冲带,百姓们怕被劫掠,根本不会出关去放牧,更别说是在关外种地了。
  现在多出来了大片的土地,大虞人哪个看了不想种点东西?
  可是铁脊关人少,哪怕迁来了大量的家属,也压根耕种不过来。
  朝廷就向全国招募自愿前往的百姓,政策非常优渥,根据每家每户和土地条件,来了就送三十亩至五十亩的土地,只要连续耕种满十年,就能获得这些土地的所有权,并且当地铁脊县提供一套基本的住房,提供种子、农具、耕种指导。
  要是农户选择种植棉花或者桑树这样的经济作物,县衙负责统一收购。
  其余还有减免税收等一系列政策。
  虽说凉州在大虞人眼中一直都是偏远苦寒之地,很多地方的人连凉州在哪儿都不知道,长途迁徙非常辛苦又危险,但很多人不是不勤劳不吃苦,却还是没法吃饱穿暖,几十亩完全属于自己的土地,更是这辈子都没有想象过的财富。
  很多人都心动了,在当地官府的统一组织安排下,迁徙到了铁脊县。
  赵辰听着赵淩讲铁脊关那边的情况,心神向往:“要不是我们都走了不好,其实我也想去铁脊关看看。”
  “不急。等大嫂生了孩子,孩子稍微大一点了,你再带他们去。我回来之前,听说米老先生他们也会到铁脊关去,应该是准备在凉州扎根了。”
  来福叫了小厮拉了车过来,把箱子装上,跟着赵辰往老宅那边拉。
  赵辰看着两轮的小车在家里自由穿梭,感慨:“吏部的张郎中你知道吗?”
  “张英华?”
  “对。”
  “他怎么了?”
  “腿摔断了。”赵辰指了指高高低低的台阶和门槛,“喏,就这些东西,把人绊了一跤,摔得可惨了。现在好了一点,生怕位置不保,每天拄拐都要过来。景侍郎让他带两个小厮,稍微有点高度就让人抬着。”
  “你问爹,看他愿不愿意批钱给衙门里增加无障碍设施。”赵淩觉得没希望。
  赵辰摇头:“不用问,爹肯定不愿意。”顿了顿说道,“要是只改中书省的,爹肯定愿意,就是别人不愿意。”
  为什么只改中书省?
  因为他们的师公在中书省。
  提起管博澹,赵淩刚准备走出去,又回头绕过影壁去看大书房,里面空无一人:“我师公和外祖父他们呢?赵茂、赵游、赵静和赵学呢?大伯呢?回老家了没?”
  “没回去,还在庄上养猪呢,把卢姨娘也接过来养猪了,卢姨娘的样子笑死我了。赵游回老家考试去了,上次来信说县试、府试都过了,院试的消息还没传过来。哦,常禾院试过了。”
  常禾要考试,提前回来的。
  赵淩得意:“嘿,不愧是我弟!”
  赵茂黑着脸出现:“常禾是你奶兄,我才是你弟!”


第127章
  赵淩抬手就把赵茂举起来:“咦?你这小子怎么一下就长高了那么多?”
  说起来, 赵淩已经有两三年没看见赵茂了。
  先前是赵茂回老家考试,后来赵淩去了梁州,来来回回差不多有三年时间。
  印象中还是个肉嘟嘟矮墩墩的小孩儿, 突然间就有了点大人模样, 得赶紧更新一下版本。
  赵茂一扭身就挣扎着跳下来, 脸涨得通红:“我都十五了!”娘都开始给他议亲了。
  赵淩抬手拍拍他脑袋, 问他:“怎么这么晚回家?”
  “放学去买了本书。”赵茂说道。
  赵淩让赵辰先去把米家的东西搬去米氏那儿, 自己跟着赵茂走,小声问他:“在新宅住得惯吗?地方会不会太小?”
  “不会啊。这儿住着挺好的。”顿了顿, 他小声说道,“就是离师公和外祖父太近, 有点吓人。”
  “哈哈哈!”赵淩一听,顿时乐得不行, “下个月我成亲了,你就搬到正房来住。”
  “啊?”赵茂显然没料到他会这么安排, “这是陛下赏赐给你的宅子, 我怎么能住到正房去?”
  “我往后就住桃溪巷,来回也没多少路。家里房子空着做什么?”赵淩看赵茂现在住的小院,比他们当初在老宅那边的还小一点,要是成亲生了孩子, 肯定是住不开的, 看小厮给赵茂端来热水洗手洗脸,完了之后,他才坐下说道, “爹娘一直想给你在坊里面买房,可惜周围一直没人卖。你也别想着住远一点,将来等你自己掌家, 就知道柴米贵了。你看我现在五品的俸禄都不够自己的花的。”
  赵茂立刻说道:“那是你败家。”
  “噫~你个臭小子!”赵淩抬手就给了他后背一巴掌,“坐下!”
  赵茂对赵淩还是有点害怕的,乖乖坐下。
  “我说,你听着。”赵淩摆出哥哥的威严,“你住这儿,家用是一方面,另外就是你娘。别急,你先听我把话说完。”
  赵茂忍了忍,忍住了:“你说。”
  “你娘这个人,认死理。”其实就是轴,心思重。
  书兰这个人非常要强,乍一看跟赵王氏挺像的,但实际很不一样。
  赵王氏要强,就努力学习上进,让自己变得更强。
  书兰要强,确实也努力学习了,但她努力到一半就想着走捷径,想着通过别人来让自己“变强”,早年是通过赵骅,现在是通过赵茂。
  当然这些话不能直白地跟赵茂说,赵茂想要维护自己的母亲也没什么错。
  “嗯。”他娘确实特别容易钻牛角尖。
  其实他看家里其他姨娘离家经商的,去小学堂上课的,那种精气神瞧着就知道过得很开心。
  偏他娘还执着于“女人就该待在家里相夫教子”,坚持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认定这才是富贵人家的规矩。
  赵淩见他没那么抵触,就继续说道:“你要是搬了出去,你娘在家不就一个人了?”
  赵茂还没想过这个问题,但想想这情形,就觉得不妥当。
  他在家里,他娘好歹还有个人说说话,可他要是搬出去了,哪怕时常回家探望,到底不一样。
  可他爹还活着呢,没理由让他娘搬出去跟他一起住。
  “到时候以你娘的性子,还不知道心里面怎么想。”赵淩又说,“你想你就在这儿住着,将来家用不用出,生了孩子家里往来的师公、师伯他们,随便跟他们聊一聊,都比在外面书院上学强。你自己也是,在家里住着,经常在他们面前露露脸,仕途上都不用你自己去说,能帮衬一把的肯定就帮衬一把。朝中有什么消息,也能早早知道。
  你也去老家那儿上过学,爹给你找的先生已经是当地顶顶好的了,比起你现在的书院如何?”
  赵茂脑子不笨:“肯定是远远不及,更不及师公和外祖父、师伯们。”
  他四哥都已经掰开了揉碎了跟他分析利弊,他是彻底听进去了,也明白四哥说的有道理。
  他以前觉得自家的读书条件是很普通很正常的,书院里比他们家阔绰的和比他们家稍有不如的同窗都有,他家就是个中不溜丢的水平。
  等堂表兄弟们来了之后,他才明白似乎别的地方的学子读书条件要差一点。
  一直到他回老家参加考试的一年多时间,才明白到底差距有多明显。

上一篇:世子今天跑路了吗

下一篇:没有了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