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官纨绔(65)
赵复屡试不第,每次考试、会友,花费了不知道多少钱。
赵骅会花得多,还是因为他考试的场次多、考点远。
毕竟赵复考个县试,只需要到县城。
赵骅一路从县城考到金銮殿,甚至于从州府到京城的花费,都是岳家资助的。
他这个当爹的付出了很多吗?并没有。
他甚至觉得,要不是他没全力供养赵骅直接科考完,以赵骅探花郎的身份,完全可以娶一个更加富贵的妻子,而不只是一个区区六品官员家的庶女。
他这几天都没怎么睡好觉,想了很多。
以前根深蒂固的长子顶门立户的观念在被赵淩的那一顿打后戳破,意识到现在整个赵家靠的都是赵骅。
将来最有出息的,也会是赵骅这一支。
他得到最大的好处,也是来自赵骅这一支。
老头想通了,感觉可以心平气和,可惜赵淩不放过他,天天都要来一天三顿地气他。
“哐啷”一声,老头循声望去,一只漂亮的滚地锦蹲坐在花架上,低头舔着爪子。
原本放在花架上的花瓶,这会儿四分五裂死在地上。
那是他特别喜欢的一对花瓶,还是今年春天的时候特意去州府买的。
但,滚地锦着实漂亮。
赵爷爷看看花瓶,看看猫,嘀嘀咕咕:“臭小子,自己不过来气我,还派了只狸奴过来气我。”冲着外面喊了一声,“来人,把地上扫干净了。”
等仆役进来,他还叮嘱:“扫仔细点,别不小心扎着狸奴的脚。”
一个碎花瓶的事情,直接来了五个下人一起把整个屋子都打扫了一遍。
赵爷爷抱着猫走出门去:“你是抹布还是小花啊?”
小花:“喵~”
赵爷爷被小(?)猫咪娇软的声音叫得心花怒放:“真漂亮。你说那臭小子读了那么多年书,怎么不给你取个好听些的名字?”
心里面是想通了,但老头和孙子的对抗情绪严重,不放过任何一个怼赵淩的机会。
他暗搓搓想,赵淩读书不太行,估计就是天天跟在太后身边闹的,哪怕是太后,长在妇人之手,能教养出什么好苗子来。
读书还得是赵辰这样的,跟他爹赵骅差不多,十六岁就下场考试。
哦,赵骅县试是十三岁考的。
不管,反正赵辰有出息。
老头还没意识到赵淩也会参加县试,两个孙子以为他知道,没特意说。
至于赵骅那边,原本还担心赵淩不愿意这么早县试,行程都是临时决定的,想着两个儿子都那么大的人了,还能不跟爷爷奶奶说?
其实说不说的,没什么影响,就是赵爷爷觉得赵淩就是个不学无术的小霸王,仗着背后有太后撑腰,天不怕地不怕的。
嗯,这小霸王养的狸奴真好看。
赵爷爷亲亲热热地抱着小花:“你就跟着爷爷吧,跟着那臭小子有什么好的?爷爷给你买肉吃。”
赵淩一阵风一样跑进来:“爷爷,我跟大哥明天去村里,你跟奶奶一起回去吗?”
赵爷爷再怎么对赵淩有意见,对外的那套还是要做做样子的:“当然去。就你们两个小孩儿回去,像什么样子?”
小花看到赵淩,顿时就一扭身从赵爷爷身上跳了下来,喵喵喵地绕着赵淩转圈。
赵淩只能先把它抱起来:“大伯带我们回去。”
赵爷爷听着那么一句很像人话的话,从赵淩嘴里面说出来就很拟人:“你不会真的让你大伯跪祠堂吧?”
“不会,那就是吓唬吓唬大伯的。”赵淩一脸“你把我当成什么人了”的表情。
赵爷爷总觉得他话还没说完。
果然,赵淩接着说了一句:“我估计老祖宗也不想见这么个糟心玩意儿,等回村了让大伯去族学上课。”
“啊?你大伯这一把年纪了,还跟族学里几岁的孩童一起上课?”
赵淩特别真诚道:“追求学问没有止境,古人穷经皓首,大伯头发还没白呢。读书能明智,他傻缺成这样,显然是读书少了,一定要多读书。”
搞事情是吧?
肯定是作业太少了。
每天一篇文章两张大字,背书背不出就抄书,作业做不完就关起来不给饭吃,瞧他还能作什么妖。
赵爷爷觉得这样太丢人,想给大儿子求情。
赵淩率先一步堵住他的话头:“爷爷你想想大伯花在他姨娘身上的钱,比孝敬你的还多。”
赵爷爷知道坏小子是在挑拨离间,但他被说服了:“你说得对,就该让他多读书!”
反正读书是好事。
出去说大儿子读书,总比说大儿子逛花楼有面子。
儿孙自有儿孙福,他一大把年纪了,瞎掺和什么。
他掺和进去,难道真的能拿出钱来,填补大儿子从小儿子家捞的钱。
几千两银子啊,他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更别说还有一些不能算钱的好处。
这缺心眼的蠢货,竟然把这么多钱全都给了一个姨娘!
但凡赵复把钱给他自己的妻儿,他都不会对赵复失望成这样。
分不清远近亲疏的玩意儿!
卢家仗着“赵老爷”,在泸阳县里不能说欺行霸市,也是作威作福,现在全都完了。
赵复毕竟是亲大伯,赵辰赵淩真不能对他怎么样,但是对付一个卢家,轻轻松松的。
卢家有个“好处”,就是识时务。
不需要赵家怎么表示,在卢家察觉儿子卢账房几天没回家,赵家几天闭门不出,就知道赵家发生了什么变故。
等卢账房回家,把事情一说,卢家过了一个晚上,直接把这些年来从赵家捞的钱财地契全都送上了门。
卢家很有头脑,通过儿女捞回家的钱财,开了个客栈,又经营了一个酒楼。
这些年来仗着赵家的势,经营得不错。
赵辰赵凌一时间也不知道拿客栈酒楼怎么处置。
赵淩说道:“收肯定是要收回来的。”不然还交给卢家经营,那他们怎么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呢?
他们家也没有钱到不把几千两银子放在眼里的地步。
这么多钱,在神都置办个宅子都不算小了。
赵辰问:“收回来给谁呢?”
按理来说,这是他们家的钱,赵骅和赵王氏不在,赵辰作为长子,直接拿了就是了。
但商人地位不高,赵辰是要考科举的,不可能去经商。
同样的,赵淩也不会。
若是卢家把酒楼和客栈卖掉,折成现银还给他们,也不妥当。
这样太大张旗鼓,生怕别人不知道赵骅有灰色收入?
这事情只能悄悄干。
赵淩想了想说道:“明天回去问问大伯母吧?要是大伯母能出面最好,明面上那是卢姨娘犯的事,交给大伯母这个主母来处置,没人说得出理来。”
赵辰一听:“这样最好。”
兄弟俩商量完,第二天就雇了好几辆车马一起回村。
赵家村距离县城直线距离不算远,可惜不能走直线,得翻过两个小山头。
他们还那么多装满了人和货的车马,速度快不起来。
一大早出的门,未时才到的地方。
赵复被卢姨娘扶着下了车,身板挺直,对两个侄子笑道:“今天带的东西多,要是单纯坐马车,能快不少。”
卢姨娘的衣着朴素了许多,头上戴着一顶幂篱,看不清脸,光看身段倒像个窈窕的姑娘。
赵辰和赵淩不在意卢姨娘,纷纷用异样的眼光看向赵复。
赵淩问:“不疼了?”
赵复这两天略微清瘦了一点的脸狠狠扭曲了一下,笑得有几分咬牙切齿:“说什么呢?我好得很。”
哦,明白了。
面子最重要。
车队进入赵家村的地界,就有许多男女老少围过来。
“三叔公回来啦!”
“哟,这两个是谁家的?怎么这么俊俏?”
“是不是给家里姑娘说亲的?”
“瞎说什么?你们瞧着这孩子的样子,不是跟赵骅小时候一个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