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官纨绔(52)
赵淩先给他们一人冲了一杯盐糖水。
吃喝差点少点还好说,可别真饿出病来。
顾朻和窦荣嘴里面淡了好几天,突然喝到盐糖水都觉得好喝。
赵淩昨天买的不多,毕竟是用金叶子作弊的,够十天就差不多了,不能真大鱼大肉的。
他们忙活了一会儿,孟家几个兄弟都过来帮忙。
一斤豆子能出四五斤豆腐,做成含水量更高的豆腐脑,就更多了。
他们先一人舀了一碗豆腐脑,咸党就简单淋上一点酱油,甜党就淋上一点红糖水。
吃完,他们就推车独轮车往集镇上去。
今天没有“货郎”送他们。
顾朻和窦荣会推独轮车,只不过速度不快,刚好赵淩走路能跟上。
三个人到集镇上的时候,本地的居民开始陆续出门活动。
赵淩小孩儿的声音穿透性极强,张嘴就吆喝:“豆浆、豆腐、豆腐脑勒!热气腾腾的豆腐勒!”
人们很快就聚了过来。
豆浆和豆腐脑都是热的,还便宜,甜咸都有,卖得很快。
豆腐还是两板,卖的时间稍微长了点,不过剩下的被杂货店的老板看中,直接给包圆了。
顾朻现在已经完全是个农家少年郎的模样了,跟杂货店老板谈话的时候,笑容中都透着憨厚老实,只是价格分文不让,也不让赊欠。
他们这点小本生意,老板还想中间商赚差价,绝对不行!
他拿着铜钱,问窦荣和赵淩:“要不我们割两斤肉?”
赵淩说道:“买两块生姜,一会儿回去的时候我钓两条鱼。”
孟家村里的河水浅,不过他们一路过来有经过一条还算像样的河,瞧着应该有鱼。
昨天不知道,今天来的时候,他特意带了钓鱼竿。
顾朻笑道:“钓不到,我们就买一条。”
他见过赵淩送到宫里头的鱼,超大。
但他没亲眼见过赵淩钓鱼,就觉得和他父皇“猎到的鹿”一样,都是别人的功劳更大。
那么大的鱼,都快有赵淩那么大了,怎么可能是赵淩自己钓起来的?
别人在河里面给他挂钩子上,他都拉不起来。
他再瞅一眼赵淩的钓鱼竿,就是一根毛毛糙糙的树干,系了一根线,上头穿了鸡毛的羽管当浮漂,底下还没鱼钩……哦,买了一根缝衣针,现拗的。
窦荣把很粗糙的鱼钩系到更粗糙的钓鱼竿上,叮嘱:“一会儿中了鱼,我来拉。”
“嗯!”
顾朻跟在两个小朋友身后,完全不知道他们哪里来的自信。
然后他们还真的钓到了鱼。
鱼不大,至少没有赵淩之前钓到的大,但也不算小。
最大的一条有窦荣半条胳膊长,小的也有巴掌大,更小的都放了。
顾朻蹲在河边,看窦荣收拾鱼,再看看只剩下半截的钓鱼竿:“还真能钓上。”
钓鱼竿刚才被鱼给弄断了,赵淩情绪低落,挨在窦荣身边,跟猫一样贴贴:“坏鱼把我鱼竿弄坏了,还把针线都给拖走了。刚买的针!”
他要是有好的钓竿,一定把那条鱼给钓起来,绝对超大!
一千斤!
顾朻看着用草绳串起来的十来条鱼,看着不仅会变钱,还会赚钱的未来户部大员,眼睛闪亮:“明天再给你买新的针。”
“不行,明天不出门卖豆腐,明天得下地。”窦荣把两串鱼挂到独轮车前面,“明天轮到表叔家用耕牛了。”
他还记得他们来农村的目的:“我们明天都得下地干活。”
赵淩想着自己是跟着记下,回去画成绘本;还是在边上捡蚯蚓,改天拿着钓鱼,就听窦荣说道:“水灵也得下地。”
赵淩惊呆了:“我?我下地能干嘛?”
第43章
赵淩负责牵牛。
村里的老黄牛也是有脾气的。
最近连续干活特别辛苦, 老黄牛特别不高兴。
在赵淩面前就很高兴,干活贼卖力。
赵淩自己吃的不够,但是给牛吃的多得是, 就是身边经常有人, 不能敞开了投喂。
即便如此, 老黄牛给孟家干了几天活, 毛色都亮了起来。
村里人看得啧啧称奇。
顾朻和窦荣习以为常, 啥牲畜到了赵淩手里,都得油光发亮。
顾朻下地半个时辰差点摔了三次, 好在他只要放慢一点速度,也能顺利犁地。
他也不需要多熟练, 只需要学会就行,不耽误其他人的春耕进度, 跟着孟大嫂学习除草,跟着孟二哥学着把翻出来的土块敲碎。
大量的劳动让体力快速流失, 他头一次感觉到饥饿难耐, 晚上在简陋的床铺上捂着肚子饿得睡不着觉。
赵淩也饿,不过还好,毕竟他一天的劳动量没多少,过年囤的小肚腩已经没了, 脸上的小肉也没了。
最饿的是窦荣。
连着几天下地, 他连打麻雀都没时间,靠着哪怕干的麦豆饭和各种豆腐咸菜,压根填不饱肚子。
鱼?
鱼早就吃完了。
赵淩被左右两个人翻来覆去, 也弄得睡不着,起来烧了水,一人冲了两大碗盐糖水哄肚子:“明天我去钓鱼。”
两大碗水下肚, 心里面还是空落落的,肚子确实没那么难受了。
顾朻看着剩下的一丁点的盐和糖,感慨:“我们这才几天时间,就已经受不住了。孟大哥一家每天干那么多活,吃那么少,都不知道怎么撑下来的?”
一年到头不见一点油水,吃干饭的时间都没几天,还要干这么繁重的活。
窦荣饿得多喝了一碗白开水,说道:“孟大哥他们还每天半夜起来做豆腐呢。”
他们是不去集镇上卖豆腐了,但孟家每天都会坚持做豆腐。
孟家做豆腐的名声已经渐渐传了出去,不用出去叫卖,本村的直接拿了豆子或者别的柴火之类的东西换,也有邻村的过来买,偶尔也能见到一两个铜钱。
这种青黄不接的时节,多少添个菜。
在其他村民的眼中,孟家的日子是肉眼可见的好了起来。
做豆腐确实辛苦,但干活哪有不辛苦的?
每天累死累活的,一年到头也不见能见到几个钱。
第二天赵淩再去钓鱼,窦荣和顾朻都没陪着,是“货郎”跟着。
货郎给了赵淩一把还算不错的钓鱼竿。
不给?
难道真的眼睁睁看着太子殿下和小国公饿出病来?
货郎给赵淩挖蚯蚓。
不挖?
不挖难道见赵四郎拿小石子刨冻得硬邦邦的土?
货郎给赵淩拉鱼。
不拉难道让鱼把赵淩钓走?
货郎一手提杆,一手抄网,兴奋得满脸通红,鼻尖冒汗。
“这鱼好大!”
“下一条更大!你信我!”
“我信你!”
被大鱼迷了眼的货郎忘乎所以,陪着赵淩钓了一整天的鱼,到了傍晚还拉去集镇上卖鱼。
卖鱼的钱,赵淩把鱼竿的钱付了,又去杂货店买了一些盐,才让货郎把他送回孟家村。
窦荣和顾朻已经等在了村口,远远见到驴车,就飞快跑过来:“怎么这么晚?还以为你出事了。”
赵淩跟窦荣贴贴脸:“没,钓鱼忘了时间。”
嗯,豆豆的脸真暖和。
窦荣感觉到他小脸冰凉,把他放下来,摸摸他的手,确认是暖和的,才放下心来。
顾朻谢过货郎,从他手上接过鱼……鱼太大了,拿不动,拿了盐和钓鱼竿。
两条得有差不多三尺长的鱼,窦荣轻松接过:“怎么吃?”
赵淩在边上说道:“一条今天吃了,一条腌起来,每天切一段吃。我还剩下一点钱,看能不能在村里买点鸡蛋。”
天冷,鸡不爱下蛋,都不知道能不能买到。
顾朻说道:“村长家的鸡下蛋,他们都攒着,我们去找他们买。哦对了,老黄牛今天没见到你,有点不高兴,你晚点去看看它。”
“那我现在就去。”
老黄牛就在村长家,顾朻顺路一起过去买鸡蛋,见窦荣提着两条鱼,叮嘱:“你叫上孟大哥他们,别一个人去河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