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官纨绔(260)
“倒也是。”能种在水边的树不多。
“快的话今年我应该就要去西州了,到时候看看那边适合种什么树固堤。”祝阳对于脱离神都的环境,尤其是离开顾潥的眼皮子底下,简直感觉全身都轻了三十斤,整个人都要飞起来。
“你那么快就把前期的工作做完了?”赵淩吃惊。
他感觉前期考察论证都得五年起步。
祝阳挑眉:“没啊。我不是刚把那些挖河的东西给整了个大概嘛?接下来当然得实地考察,起码沿着西川走上个三五遍的吧?”
巩盛听了之后,觉得有点羡慕:“真好啊,我也不想待在军营里,想到处走走。”
他是待在自己老爹的眼皮子底下,还是待在军营那种地方,别说是娱乐了,连基本的买点东西都不方便。
“那祝阳去考察水情的时候,你申请跟着带队保护嘛。”赵淩觉得问题不大。
一来,祝阳这样的官员出门在外,确实安全方面需要保障,只靠着自己带一些家丁护院,缺乏威慑力,也没法应对各种自然灾害;
二来,现在基本上天下太平,境外最大的威胁塔尔罕已经被打残,还陷入了内乱;境内,顶多有些流寇盗匪,不成气候;巩盛的父亲还很彪悍,不需要巩盛挑大梁,巩盛完全可以走得开。
巩盛一听,顿时觉得有道理:“还是你脑子好使,不愧是状元。”说完,他还是觉得不可思议,“你怎么就能考上状元了呢?你小时候读书还不如我呢。”
赵淩还没回答,祝阳先不干了:“那时候水灵几岁,你几岁。你好意思跟水灵比?你比水灵读书好,还能比我好?我都考不过水灵,你想什么呢?”
巩盛:“……”
算了,读书人的世界他不懂。
他对那些文章也不感兴趣,对赵淩写的那些小论文倒是很喜欢,稀奇古怪还很实用。
一行人一边聊着天,一边去了福满庄。
大小庄子沿途种了一些槐树和榆树。
他们经过的时候,看到有小孩儿爬得高高的,在摘槐花。
赵淩一看就皱眉:“太危险了。”
窦荣说道:“我去把他们抓下来。”
话刚说完,几个小孩儿一看到车队停了下来,一慌张,在细细的枝干上没保持好平衡,一个直接摔了下来,另外一个也是一脚踩断了树枝往下掉,只是延缓了一点掉落的速度。
幸亏他们这一行中,有窦荣和巩盛两个真正的高手,一人一个把两个小孩儿救了下来,没直接摔到地上。
即便如此,大人小孩儿都吓得不轻。
几个在地上的小孩儿有的吓得瘫软在地,有的扔了篮子就跑。
护卫们上前,把这一群六个小孩儿一起抓住。
小孩儿们一脸惶恐,看到赵淩走过来,全都跪倒在地,哭得稀里哗啦。
“我们再也不敢偷槐花了!”
“求求你们放过我们吧。”
“我们知道错了!”
这是还能说得出囫囵句子的,剩下几个只知道哭,鼻涕眼泪一大把,糊得看不出脸长啥样。
赵淩看得头疼,让人把几个小孩儿先带回小庄上:“秋慧姑姑,看看他们有没有受伤。”
秋慧姑姑一看几个小孩儿就乐了:“又是你们几个!”她把人先带去检查,没过一会儿就回来说道,“是附近庄上的小孩儿。外头路上的槐花和榆钱能吃了后,就天天跑来摘。”
赵淩在路边种这些树,就是为了给这些吃不上饭的有一口吃的,但:“刚才他们都爬到树梢上了,也太危险了。”
秋慧姑姑无奈叹息:“能有什么办法?管也管过了,根本管不听。我们都把树梢上的那些已经先摘掉了,就怕他们爬上去。不过他们不死心,还是想看看有没有漏的。”
五六岁、六七岁的孩子,这个年纪要说干活也能干一些,但干不了多少。
现在这个时节地里面忙,大人们也顾不过来。
胆子大的孩子们,为了一口吃的,啥都敢干。
从树上掉下来摔死摔残算什么,每年因为摸鱼淹死,上山捡柴挖野菜套猎物被野兽咬死的,不知道多少。
当地庄户甚至都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为了让孩子们饿不死冻不坏,已经用尽了他们全部的精力,根本没法再顾及其它。
庄上的这条路上春天有榆钱槐花,夏天有桃子杏子,到了秋天有梨子柿子石榴,只要不去故意破坏枝条,采摘没成熟的果子,可以随便摘。
附近几个庄上的庄户人家摸清楚了规矩,都会过来摘。
一般都是大人过来摘上一些,也不敢摘多,担心被贵人责骂。
赵淩还让人沿着路边撒了一些野菜种子,好歹算是一口吃的。
福满庄上的孩子们倒是没必要去外面大路上跟别的庄上的人抢。
庄上的路边种满了这些树,比外面只多不少,就他们庄上的这些人根本摘不完。
应该说,采摘这些东西是他们的工作之一。
像现在这个季节,他们每天会采摘新鲜的槐花和榆钱送到城里,除了提供家中日常所需,还有送往自家的点心铺子、合作的酒楼。
庄上的孩子们也没那么多空闲干这个,他们得上学,将来好进作坊做工。
只要进了作坊,哪怕当个学徒工,一个月也能有几百文,还是月月有银钱可以拿。
要是读书好一些,会算账会管理,那不仅干活轻松,工钱还多。
要是读书更好一些……
赵淩看着被秋慧姑姑带到自己跟前的一个六七岁的小姑娘和一个差不多年纪的男孩子。
秋慧姑姑说道:“这就是余琪和余飞。余琪是余大家的大丫头,余飞是余二家的,读书都很好。半年时间就把小学两年和技校大部分的课程给学完了。就是他们的年龄还太小,现在跟在我身边,学的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
庄上姓余的,都是当年老宫人们收养的流落来的孤儿。
现在这些孤儿都长大了,娶妻生子了。
两个孩子长得都很壮实,除了皮肤黑一点,身上穿的衣服料子差一点,看起来和城里那些养的好的小孩儿没什么差别。
“既然是姑姑您引荐的,今天就收拾东西,一会儿跟我回去吧。以后在城里读书,也是每旬休息一天。反正庄上的车每天都进城,跟着一起往返就行。”
听完赵淩的安排,两个孩子本来还想着马上要离开家,见不到亲人有些害怕,但一听就是出去读书,每旬都能回来,顿时觉得不算什么了。
他们高高兴兴地回去收拾东西。
刚才六个小孩儿也被收拾干净送了过来。
赵淩看他们脸上手上的擦伤都抹了药膏,让人给了他们每人一个煮鸡蛋和一个包子,看他们拿到手上并没有马上吃,而是往篮子里放往衣服里塞,立刻阻止:“就在这儿吃,不吃完不准走。”
有个胆子大的孩子还想挣扎一下:“我可不可以带回去吃?我家里还有弟弟妹妹。”
“不可以。不吃就放下。”赵淩打断他的话。
孩子们只能幸福又憋屈地吃下了鸡蛋和包子。
巩盛看得直乐:“让你们吃东西,像是受罚。聪明点,回去别说在外面吃了,以后也别爬那么高,万一摔死了,就再也吃不到好东西了,知道吗?”
几个孩子吃完,对赵淩又是感激又是畏惧,又觉得巩盛贱嗖嗖的很想让人打一下,倒还是哼哼唧唧地表示:“知道了。”
“乖。没有榆钱和槐花,路边挖点野菜带回去。”
孩子们也不知道哪里学来的礼数,对着赵淩几个快速又胡乱地磕了几个头:“谢谢叔叔们!”说完就飞快地跑了。
窦荣问巩盛:“怎么不让他们告诉家里人在外面吃了东西?”
巩盛摇头叹息:“你在凉州那儿地广人稀的可能见得少,我们那儿军营附近有村子有集镇。军营里每天会送来很多肉和菜,附近胆子大的孩子们就会过来捡军营里扔掉的烂菜叶。以前有人不忍心,看孩子们可怜给了点吃的,结果孩子回去一说,人孩子爹娘直接就不给孩子饭吃,让他天天来军营里要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