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官纨绔(329)
“晚上我们住船上?”
夏天闷热,睡在房里,哪怕放了冰盆也难感到凉爽。
两人有时候要做一些小运动,也不适合再跟小时候那样,直接把床搬院子里睡。
睡船上,赵淩没想过。
桃花溪不算宽,现在家里的小船坞里停靠着家里最早的画舫。
画舫里本来就有客房,稍微收拾一下就能住人。
窦荣让人去安排。
侯府的下人们动作利索,很快就把画舫安排好。
河上的风吹着带了一丝凉意,两人晚上倒是难得睡了个好觉。
半夜的时候,赵淩感觉身边的窦荣动了动,也没睁开眼睛,问了一句:“豆豆?”
窦荣很喜欢他这样带着点鼻音叫自己小名,凑过去亲了亲他的脸,小声道:“没事,下雨了,我关窗。”
“唔。”赵淩等窦荣重新躺回来,一伸手把人抱住,才安稳下来。
窦荣轻轻拍抚他的后背,听着雨点打在琉璃窗上的声音,画舫在水面上轻轻摇晃,很快也睡了过去。
早上起来的时候,雨已经停了。
雨后的清晨气温还没升上来,站在河边竟然还有一点凉。
赵淩走到岸边,伸了个大大的懒腰:“真想多睡一会儿。”为什么还有上班这回事情?
窦荣回京之后,也没什么正经上班的地方,勉强跟他工作搭边的地方,一个是码头那儿的水军巡逻队,另外一个就是靠近皇陵的秘密军营。
这两个地方他用不着每天都去,平时有专门的人训练,他只要一个月去几次就行,反倒是把精力放在和赵王氏一起筹备大学上。
他准备开设一个专门研究武器的学院,现在已经搜罗了一些人手:“赵郎中有没有空一点的,周围没什么人的地方借我?”
赵淩听他这个称呼,就问他:“凭栏湖那边的旧船厂不行?”
窦荣一想,顿时哂笑:“行。刚去过就忘了。”那边甚至还有宿舍。
往后长期发展确实不适合,但短时间过度一下已经够用了。
“行就好。”赵淩懒懒往他身上靠,没一会儿就热得自己站直了,“你有什么需求跟我说,之前我说让工部先把军工学院盖起来,你还推。”
“这不是想着其它学院招生比较容易,先把大学开起来再说嘛。”
确实,军工学院无论师生,审查肯定得更加严格。
赵淩觉得自己这个工部郎中的官职还是很好用的,跟窦荣得意:“景尚书还天天嚷嚷着要把我郎中的职给革了,现在他自己都要跑路了,看谁还来革我?”
等他收拾完,换上官服,顿时一口气就蔫儿了:“我要写个分四季官服的奏折。夏天穿这个简直没人性。”
窦荣以为他是开玩笑的,没想到赵淩还真的写了四季官服的奏折,连官服的式样都写了进去。
式样压根不用特意设计。
毕竟是官服,没那么多花里胡哨的讲究,讲究端庄大气,适合大部分人的身形。
夏装的款式,宁吴那边有现成的,甚至连更加透气的布料都是现成的。
让人在一个冬天气温都能升上三十度的地方穿长袖官服,跟谋杀有什么区别?
冬天的款式就更简单了,外袍加厚,再添一件大氅就好。
赵淩到了吏部之后飞快写完奏折,正好顾朻叫他去开小朝会,就抄起奏折直接带去了御书房,商量完事情后,就把奏折呈上去。
其他大臣还没走,听赵淩说四季官服的事情,纷纷表示赞同,并且表示只要给个式样,他们可以自己做。
神都的夏天又干又热,昨天晚上下了雨之后早晨还算凉爽,但是太阳一升起来,很快变成了湿热,人像是待在蒸笼里一样,难受无比。
有些对自己外貌有所追求的官员,常年涂脂抹粉,夏季是最难以忍受的季节。
虽说换个轻薄一些的官服也不是不会出汗,但总好过穿现在的衣服。
赵淩他们这些官员,不少也就是到御书房才把衣服穿得板正,在自己衙门里的时候,不少是光膀子的。
顾朻在宁吴待过一阵,对官员穿短袖乃至于无袖并没有什么意见:“那就由赵瑞瑞……赵卿安排下去。”
“是,陛下。”赵淩应下,也不在御书房蹭饭,直接去安排新官服了。
曾星万万没想到自己制衣厂的第一批订单竟然来的如此之快,偏他还要陪未婚妻去象州,一时间陷入两难。
赵淩没给他纠结的时间:“安心陪壮壮去。官服会由宫里的人盯着,多一个少一个你没什么关系。”
主要也是曾星的制衣厂各方面都很成熟,主要是有大批手艺精湛的绣娘和裁缝,相互之间还配合默契,甚至在曾星采购到足够数量的缝纫机后,他们也都非常熟练。
毕竟是官服,制衣厂没什么需要自行采购的东西,只是一个来料加工的订单。
曾星不怎么放心地跟着未婚妻南下了。
夏装官服也在不久之后陆续被官吏们换上。
哪怕只是穿到一个夏天的尾巴,神都的官吏们也觉得整个人轻松了许多。
神都以外的官吏们则没这么好的待遇了。
哪怕制衣厂的工人们加班加点,那么多官服也不可能那么快就生产出来。
再说现在晚上也没电灯,加班加点也加不到哪里去。
点蜡烛制衣什么的,想多了。
布料这种易燃物边上点明火,是怕太安全?
再说刺绣这种对光线要求很高的工作,根本不可能通过烛火的那点照明来完成。
曾星的制衣厂,店还没开起来,订单已经快要忙不完了。
哪怕有许多官员的官服自己制作,他这一波也赚了个盆满钵满,跟沈妆感慨:“还是背靠大树好乘凉啊。”
夏装结束了,冬装马上又得做起来。
沈妆没空搭理他,看他在制衣厂视察完,立刻催他:“我要去见四舅舅,你还去不去?”
“去!”必须得感谢四舅舅。
两人的马车从码头下来,在新城略微停留了一小会儿,家都没回,立刻就直奔侯府,得知赵淩还没下班,沈妆马上就转道去了吏部。
见她这么着急,常禾跟着一起过去。
吏部的门房认识常禾,见他带着一个姑娘进门也不拦着,让常禾带着沈妆和曾星进去。
沈妆跟着常禾快步走到赵淩办公的厢房,一眼就看到赵淩:“四舅舅,你看我找到了个厉害的树胶!”
她说着,就把自己带着的一个背包拿下来,从里面拿出一个坛子,又从里面拿出一块乳白色的软弹的东西,递给赵淩:“这个东西产量很高。我在象州码头看到,有外国商人直接装了一棵树过来。我感觉比杜仲厉害。”
赵淩瞪大眼睛,看向沈妆手上的东西。
啥运气!
沈壮壮竟然找到了橡胶!
他为了橡胶在宁吴待了那么多年,还好几次下南洋都没找到……等等,橡胶好像不是南洋的作物。
可是这个世界和他原来的又不一样。
嘶……不去想了,现在找到了!
第182章
杜仲胶在工业中的需求太高了, 无论是作为缓冲还是密封件,优异的性能简直可以运用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但杜仲胶太难搞了,产量太低。
哪怕现在其它方面的生产工艺也不怎么先进, 杜仲胶也远远没法满足。
这东西稀缺到什么程度呢?
赵淩的马车扎胎了, 想要补胎都得排队等上两三天。
现在能够用得起轮胎的人家还是极少数。
橡胶这个东西产量比杜仲胶可高多了, 哪怕性能方面比杜仲胶差一点, 但是量管够!
赵淩直接提溜着外甥女去见了朻咪……不是, 是见了皇帝。
顾朻一看到橡胶,立刻就明白了这东西的作用:“象州码头有多少这种树?现在在哪儿?”
沈妆在私下场合见过不少次顾朻, 现在换了地方见面也不紧张:“大树就一棵,树苗有十棵, 我都给买下了,寄存在二舅公的私塾里, 让专人照看着。两棵小树带来神都了。运来这种树的外国商人我让人留下了,他画了一张海图, 不过……”说着, 她从背包里把外国商人画的海图拿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