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古代耽美>

天官纨绔(299)

作者:枫香 时间:2025-05-11 11:45 标签:种田文 穿越时空 宫廷侯爵 轻松 基建

  赵淩像是没有察觉家中静默的空气,微微一笑:“我这次要调入吏部了,我说了算。”


第158章
  女子进入国子监读书, 甚至是将来当官,当然不是一个吏部官员说了就算的事情。
  哪怕吏部尚书也不行。
  赵淩说的却很肯定。
  赵骅听着下意识捋捋胡子,一下捋了个空, 看看自己的妻子, 看看外面疯跑的孙女, 再想到自家学识、能力、手腕都不差的姨娘、儿媳和女儿们, 再想想赵淩一直以来做的事情, 突然笑了出来:“放心去做,爹支持你。”
  窦荣握了握赵淩的手。
  这是一件长远的事情, 一时半会儿也商量不出什么来,暂且放到一边。
  众人比较好奇的是:“淩儿去吏部做什么?”
  赵骅打量着赵淩:“市舶司使已经是从三品, 去吏部起码是平调。你过去几年干的那么多事情,还得再往上升一升, 那就是侍郎。左侍郎还是右侍郎?”
  大虞以左为尊。
  左右侍郎品级相同,有可能是右侍郎辅佐左侍郎, 也有可能是分管的工作内容不太一样。
  一般而言如果尚书之位空缺, 会优先升左侍郎为尚书。
  不过也不一定。
  赵骅就是右侍郎,但他实际上已经干了很多年尚书的工作了,升任户部尚书理所应当。
  不等赵淩回答,赵骅就摇摇头:“你肯定抢不过景侍郎, 那就是右侍郎。白侍郎已经快古稀之年, 看来是要致仕了。”
  赵淩眨眼:“不是白侍郎要致仕,是杜尚书丁忧。”
  杜尚书丧父,要丁忧三年。
  一家人安静了一会儿, 下意识都想到赵爷爷和赵奶奶的年纪也不小了。
  父母去世,儿子当官得丁忧三年。
  儿子如果是学子,三年内不能参加科举。
  和赵淩同科的罗翰池, 就是因为这个,考试时候年纪偏大。
  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
  但无论是出于感情还是功利,一般人家都希望父母无病无灾长命百岁。
  察觉到赵家人的心情都有些沉重,窦荣说道:“杜尚书丁忧后,景侍郎接替成为吏部尚书,水灵接替景侍郎任吏部左侍郎。白侍郎还是原职。”
  “那你现在的市舶司使呢?”
  赵淩眨眼:“还是我。”
  赵骅皱眉:“你忙得过来?你现在工部、户部,再得加上个吏部的官职?”
  “应该行。工部郎中的职位本来就是方便我调度工部资源的,不然我造船还不够麻烦的。”跨部门协调最烦人,不像他自己一个人就可以跨部门,干啥都方便。
  他不仅可以从工部调取人力物力,还可以从户部(市舶司)直接调取资金,把账目做清楚就行了。
  “我现在这个吏部左侍郎主要是负责理顺宁吴那边的官场,明年主要还是待在宁吴。”
  打破一个独立了上百年国家的原有势力体系不是三年时间就能完成的。
  原来的宁吴不是铁板一块,皇权对于国家的控制力并不高,更像是一个松散的邦联国家。
  曾经的宁吴,中央只管地方上每年交上来多少税,别的都不管。
  地方由各种势力把持,有些是权贵,有些是豪强。
  这其中大部分人并不知道如何治理地方,或者是知道但不愿意治理地方,只管收上来更多的钱粮,让一个水稻能够一年三熟遍地蔬果的地方,百姓还有不少饿死的。
  兴修水利更谈不上,他们压根没这个组织力。
  一旦发生洪涝,百姓更是大量死亡,流离失所。
  在宁吴的主要产粮区,洪涝是比较常见的自然灾害。
  事情千头万绪,必须有高官坐镇在宁吴好好治理。
  “哦,三哥,你要不要来海州?有个海州市舶副提举的职缺要不要?从六。”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赵淩这点还是能够做主的。
  赵缙当年科举名次不佳,哪怕有赵骅帮忙筹划,升迁之路相较于其他兄弟还是更艰难一些。
  赵缙自己倒是向来不在意这些。
  他家庭美满,生活富足。哪怕官职低一点,他在工作上也从不出错,甚至算得上表现优异,从没有人给他穿小鞋,主要是没人会主动针对他。
  他自己父亲和兄弟都是天子近臣,妻族更是名门望族,别人哪怕不至于讨好他,至少也不会得罪他。
  他现在是从七品,这次回京述职之后,爹跟他分析过,可能会平调到一个条件相对好一点的地区,或者是担任权限更大一些的官职,升官的话得看机会。得上面有好的职缺空出来。
  现在市舶司的从六?
  “要!”赵缙搓搓手,“我读书的时候,海州还经常被人说是野人遍地,现在可不一样了。海州要是真这么差,太后娘娘他们怎么会舍不得回来?”
  别说是太后了,就是陛下也舍不得回来。
  原先的海州府城相较而言是比较破旧且小的,规模不像一座州府,更像是一个规模大一点的县城。
  不过也正因为如此,赵淩可以大刀阔斧进行建设。
  海州当地多民族聚居,各种民族之间自然融合,包容度很高,对于新兴事物的接受度也很高。
  赵淩在海州发展期间,除了随身带着个皇帝之外,还有海州本地陈家为首的一众大家族的大力支持。
  当初赵淩在梁州的时候,梁州同知就是陈家人。
  通过赵淩,陈家获得了新牧草在南方的试点种植权,以及其后各种各样的便利。
  现在陈同知已经是陈知府。
  在海州本地,陈家这样的当地望族对赵淩的支持,作用可以说是大过皇帝的。
  赵骅觉得赵缙去海州不错:“去海州也好,你们两个一个海州一个宁吴,也能有个照应。”
  至于赵辰和赵茂的前程,用不着赵淩,甚至是赵骅多费事。
  赵辰在吏部稳扎稳打,现在已经是正六品,起码得当到五品才会外放。
  赵茂是探花,升官速度绝对快,就是这小子越来越有怼天怼地怼空气的苗头,感觉可能会继承师公的衣钵。
  想到小儿子,赵骅不由得多叮嘱一句:“你别见谁都怼,在御书房里当庶吉士用笔来当,不要用嘴。平时多跟你师公学学,你看你师公平时也不多说话。你好好学,将来也去中书省或者御史台。”
  赵茂自己不这么认为:“我肯定是要外放的,待在神都就跟闭门造车一样。我一点阅历都没有,见识浅薄,怎么能办好事?”话是这么说,他也知道自己没法那么快离开神都。
  别的不说,他家的龙凤胎那么丁点大,别说是去条件差一些的地方了,就是长途旅行就不太可能。
  要是选择把孩子们放在神都,他和妻子都舍不得。
  赵王氏看人都到齐了,就让人都在正堂坐好,把孩子们都让人先带出去,猫狗不愿意出去就不愿意出去了。
  伺候的下人们给他们添上茶水,也都陆续离开,并把门带上,退守到院门外。
  一看这架势,就知道有正事要说。
  赵王氏看了一眼赵骅,示意赵骅来说。
  赵骅惬意地喝了一口茶,压根没看到赵王氏的眼神,被拍了一下胳膊,才问道:“我说?”
  赵王氏没好气:“你是一家之主,你不说谁说?”
  赵骅从眼神到表情都非常疑惑,他什么时候是一家之主了?
  “咳。我说我说。”赵骅正色,“等过完年,我就会正式任户部尚书,到时候会搬去现在祝家的宅子,就在桃溪巷那边。趁着现在家里人都在,咱们先把家分了。”
  环绕着皇城的一圈,都是皇帝的产业,是皇帝用来赏赐给大臣居住的。
  臣子们只有居住权和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属于单位职工房。
  如果不再担任职务了,就得从这宅子里搬出去。
  当然也没有硬性规定户部尚书府就必须一直都是这一栋宅子。
  赵骅会被安排搬进祝尚书现在住的宅子,是因为祝家本就打算回老家去了。
  现成的好宅子简单修葺一下,比修葺年久失修的老宅子方便多了。

上一篇:世子今天跑路了吗

下一篇:没有了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