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与将军解战袍(158)
“倒也不必如此自谦。”殷祝说,“朕对你,从来也都是信任有加的。”
但经过苏成德这么一说,殷祝觉得,他干爹听到这番话,不说表面上如何,心里肯定也是暗暗高兴的,怪不得就算知道自己不回府按时休息也没怎么生气呢。
这波稳了。
“你做的不错,”殷祝丢给苏成德一个赞许的眼神,“朕记得你喜欢翡翠,正好前些日子城中有位屹人富商被定罪抄家,家里抄出一尊半人高的翡翠镶金玉佛。你跟了朕这么多年,办了不少事,朕也没赏过你什么好东西,这样,朕给你写封圣旨,自己去库房领赏吧。”
苏成德呼吸一窒,那尊玉佛他是见过的,当时还在咋舌,这样的宝贝怎么就落到了那群蛮子手里,金子蒙了尘都不知道打理。
还偏头和自己干儿子感叹,说有朝一日若是能在家里供上这么一尊,那这辈子也算是没白活。
没想到,这才没几天,陛下就把这宝贝转手赐给了他,甚至还知道他喜欢翡翠……
苏成德接过圣旨,声音颤抖地跪谢了殷祝。
转身离开时,还差点被门槛绊了一跤。
他走后,宋千帆收回视线,问道:“苏公公虽为宦官,但的确人品能力了得。但陛下把这么贵重的东西赐给他,是不是太过了些?”
像是担心殷祝不明白自己的意思,他又委婉补充道:“毕竟当初那尊玉佛入库时,半个硝城的人都来看了,臣听那些士兵们议论,都以为您要么将其收入皇室宝库,要么会赐给宗将军呢。”
“当然,这宝贝赐给谁,都要看陛下您的意愿,但又是圣旨,又是让本人亲自去领,未免会给苏公公惹来非议。”
“苏成德活的年头可比你我二人多,他能不知道吗?”殷祝淡淡道,“只不过他更想要那宝贝,所以顾不上旁人的风言风语了。”
“而且他身为太监,没有子嗣,自然只能多留些财宝傍身,这玉佛价值连城,又是朕亲笔写了圣旨赐给他的,意义重大,对他来说,不亚于一道免死金牌。”
但殷祝还有一层深意没说。
这尊玉佛太显眼了,全城人都觉得他会把它赐给宗策,战时拉拢有功大将,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可若是殷祝大张旗鼓地把玉佛送给身边的宦官,有心人就会多想,是不是皇帝和将军之间出现了矛盾?就算没有,皇帝这个举动,也难保手下大将不会心生不满——老子拼死拼活在前线给你打仗,结果你转头却把这么贵重的宝贝送给了身边端茶倒水的太监,闹呢?
这些都是正常人的思维,也是唐颂会想到的。
殷祝此举,就是在迷惑他,让他主动出招。
他相信自己和他干爹之间的情谊,也相信宗策绝不会因此而多想。
他们昨天还同床共枕相拥入眠呢,区区一尊玉佛算得了什么?
单凭黄老爷说的那番话,换做其他任何一个人,殷祝睡觉都睡不踏实,必须得用尽一切办法尽早弄死他,还有他身边的党羽,也都要一起流放三千里,在他收复山河十四郡前绝对不准踏入大夏国境半步。
但那个人如果是他干爹的话……
咳,那啥,一码归一码。
殷祝揉了揉酸胀的双眼,在缭绕的香烟中打了个哈欠。
不知道为什么,都到这个时辰了,他的精神倒还挺亢奋的。
“宋爱卿,”他半开玩笑地问道,“你说,要是有一天,朕禅位与宗策,你我同朝为官,你觉得如何?”
啪嗒。
宋千帆手中的笔,自由落体摔在了地上,在袍角处飞溅起一片颇有写意山水样式的墨汁。
但他顾不上脏污的衣裳,大惊失色地瞪着殷祝,双唇颤抖着,一句“男色误国”险些就要脱口而出。
“——陛下,万万不可啊!!!”
第99章
虽然殷祝声称自己只是说说而已,但宋千帆根本没办法完全相信。
他总觉得,陛下是用玩笑的口吻说出了内心真实的想法。
天下人人都想做皇帝,结果皇帝却打着把这个位置让给别人的主意,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陛下,您可千万不能这么做,不,想都不能这么想!”宋千帆紧张得冷汗都冒出来了,咽了咽唾沫,好不容易才让自己撸直舌头冷静下来,“假使您一意孤行,届时大夏朝廷上下必然震动,宗策就算功劳再大,大臣们也绝不会同意他当皇帝的!”
大夏的皇帝,只能是尹家人,即使是尹昇这样的废物点心,依旧会有一帮忠心耿耿的大臣追随。
只要他还姓尹。
殷祝唔了一声,宋千帆不知道他是没把自己的话当真,还是在思考别的事情,只好说:“方才那番话,臣就当没听见,出了这个门,您可千万别跟别人讲。”
宋千帆絮絮叨叨地叮嘱着,但殷祝却只是漫不经心地从桌上抽出一份卷轴,丢给了他:“看看,这些里可有你认识的人?”
“什么?”他不明所以地打开,发现上面写的全都是尹字开头的名字,显然都是宗室子弟。
这些名字的后面还附注着年岁,宋千帆扫了一眼,发现最大的也不过才十四,普遍年龄都在十岁以下。
“确有那么几个,但臣认识的都是他们的父亲,”他合上卷轴,不明所以道,“陛下挑选这些年轻的宗室子,是打算给太子挑选伴读吗?”
“算是吧,朕打算从这些宗室子中择优挑上那么三四个。”殷祝笑了笑,“我记得你手底下有一号人,交友广泛,尤善识人。”
宋千帆了然:“臣明日就找他去办此事,陛下可有什么别的要求?”
“要听话老实,心思纯善,敬长知恩的,”殷祝毫不犹豫道,“太聪明伶俐的不要,太有个性的不要,父母双亲太强势贪财的也不要。”
这些要求表面听起来都挺合理,但宋千帆仔细琢磨了一遍,又觉得有些奇怪——按理来说,为太子挑伴读,不应该挑那种有眼力见的聪明孩子吗?
他可从丈人那里听说了,太子性格跳脱,最不喜欢那种寡言少语畏畏缩缩的。
难不成,陛下是打算找个话少的伴读,磨磨太子的性子?
可如此一来,为什么还要考核这孩子的父母?
虽然心中嘀咕,但宋千帆还是领了命,把陛下的要求一字不差地记在了心里。
又过了半个时辰,他处理完了桌上的公务,看了看外面的天色,提醒道:“陛下,该歇息了。”
“嗯,你去睡吧。”殷祝头也不抬道。
上司都没睡,他敢睡吗?
宋千帆无奈,只好从书架上取下了一本书,挑去灯花,舍命再陪陛下苦熬一晚。
等到了后半夜,他实在熬不动了,手中书册上密密麻麻的字迹在眼前飘忽不定,最后模糊成了一团放大的光晕。
宋千帆睡着了。
听到轻微的鼾声传来,殷祝抬头望去,发现他趴在桌上睡得正香,咧着嘴巴,不知道在做什么美梦,嘴角淌下的口水甚至打湿了书册。
他摇了摇头,正好也写累了,便缓步走过去,给宋千帆披了件衣裳,又出门唤人进来,把剩下那些奏折搬到别的房间去。
临走前,还顺便把这屋子里的蜡烛都灭了。
夜尽天明。
公鸡的啼鸣声唤醒了一城百姓,也叫醒了趴在桌上睡得不知天地为何物的宋千帆。
他睁开眼,直起身子,迷茫地看着周围,心想我这是在哪儿?难不成昨夜和同僚聚会喝多了酒,干了对不起夫人的事?
等反应过来自己对不起的是陛下的那一刻,宋千帆倒吸一口凉气,噌地从座位上站直了。
但瞬间他的腰又弯了下去——
……维持了一晚上姿势,腿麻了。
有什么东西从肩上滑落,宋千帆好不容易缓过来一口气,低头一看,瞳孔收缩了一瞬——他认出来了,这是陛下昨日与他见面时,身上穿着的素色外袍。
他慢慢弯下腰,把那件轻薄的外袍从地上捡了起来,五指用力,攥在了手心里,发了会儿呆。